城建史讲课-明清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时代的城市 一、明清时代的城市概况 1、明朝初期的“高筑墙” 明朝(1368~1644年)——由朱元璋(明太祖)建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谋士朱升之的建议 保存今天到的古城墙、城垣——多为明初所建 ? 2、明朝中叶的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明代中叶——近代 工商业的发展——江南经济 票号、典当大量出现——晋商、徽商等 行会、会馆建筑的出现 3、明清城市的概况 (1)数量的增多 (2)类型的增加:手工业城市、商业城市、行政中心、对外贸易城市、边塞海防城市 (3)规模扩大、市政建设加强 1、北京简史: 蓟、幽州、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 公元前11世纪:西周燕国国都 元以来:中国的首都(明初、民国时短暂移都南京) 二、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2、元朝简史 3、地理环境和元大都的兴建 元大都所在的位置,即现在的北京小平原,三面有山环绕,古代东南一带为大片沼泽。西南角接近太行山,地势较高,是通向华北大平原的门户。东北及西北可通过南口及古北口的峡谷,通往蒙古高原及松辽大平原。雄伟险要的自然地形形成为军事要地。春秋战国时,燕国的蓟城即建于此。从秦汉至隋唐,蓟城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心,为北方一大都会,也是军事重镇。晚唐以后,也称幽州,由于东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兴起,这里更成为边防中心。 13世纪后,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逐渐强大,先后控制了欧、亚两洲广大地区。公元1206年建立了蒙古国家,并向中原地区扩展。1215年蒙古骑兵突破南口,攻下了在这里建都的金朝都城——金中都,将大部宫城建筑烧毁。1260年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决定在金中都附近建立新的都城,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及建设,于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修建,1271年完工。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元朝以后,明朝利用元大都南半部加以增筑,逐渐发展成明清两代的北京城。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位置关系图 (图2)元大都平面复原想象图 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1)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 (2)规整的宫殿与自由的苑囿的结合 (3)上下水道等市政设施完善 (4)建设管理周密有序 (5)《周礼·考工记》的充分体现 ? 三、明清北京城的改建与变化 改建要点 京城内城范围与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部为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以容纳官署,将城墙南移一里半;东西墙仍是元大都的城垣。内城京西长约7000米,南北长约5700米,周四十里,即今北京城的范围。北、东、西三面各开二门,南面开三门。其中南部正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建有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等建筑,造型庄严、气势凝重,构成北京城最为宏伟庄严的一组建筑群,是古城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群。 明北京的特点 明清北京城市布局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如城制、宫殿、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之制思想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城市传统规划建设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会馆、园林、民间宗教建筑等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心。皇城部分布局按南京的制度,更为宏丽。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 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永定门两重、正阳门两重、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沿这条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以及两旁的殿堂庑廊,更加强了宫殿庄严气氛,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 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因为皇城居中,把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城内主要干道是宫城前至永定门的中轴线及通往各城门的一段大街。扩建外城后,崇文门外一段大街及玄武门外一段大街及联结此二街的横街,也是主要干道。由于出行以步行为主,因此对于大街的布局不要求通畅,上述主要街道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在街区内部,以胡同作为内部联系道路,有利于形成安静的生活环境。由于地处北方,对日照、防寒要求较高,故胡同多为东西向。 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这些坊只是城市用地管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