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话语辑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书话语辑录   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第二炮兵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首届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会员,2006年度“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2007年、2011年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2007年在北京设立刘洪彪书法馆。2008年受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被授予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中国文联颁发的“在2006-2009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作品参加国内外诸多高规格大展,并多次获奖。蝉联全军第一、二次书法比赛一等奖。1987年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二人书画联展,1994年、2004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刘洪彪40岁墨迹展和刘洪彪50岁墨迹展。出版作品专集、合集10余部,出版文集《缀连琐碎》和《刘洪彪文墨》(一函5册)、书法展览设计装置图文集《盛装书法》。曾应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授课。作品被中南海、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收藏。30余次出任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和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审委员。多次出任全军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委员。曾先后出访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第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关于书法作品的形式构成   我确实想在形式构成上面有所发现和创新,有别于他人和古人,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一种样式。因为古代书法,实际上是以实用为主。虽说历代流传下来的碑帖都是精品、经典,但古人在书写时,根本没有创作的意识,他们当时都是写文稿、写诗稿、写奏折、写告示、写碑文,实用是第一功能,是让别人识文断字的,其次才会有审美这个附加值。   古代的许多作品就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书写方式、规格。写诗是一个格式,写信是一个格式,写奏折是一个格式,写碑文是一个格式。如果谁写乱了,人家就会说怎么连一个基本的格式都不对,他就得承受这个讥讽和嘲笑。但是在当代,用毛笔写字实用价值不大,主要是审美价值,书法已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种类。所以我们每个人拿毛笔写字就是当作品去创作。它要挂在墙上,要挂在展厅里,要被收藏、被审美。书法性质变了,功能变了,所以现代书家必须讲究形式,改变单一的古旧的形式,并不是说旧形式不好,但是它单一。如果整个展厅里200、500件作品都一个模式,那会很乏味。何况我们搞当代书法,又搞比赛,又搞评奖,竞争很激烈,如果作品样式弄得都一样,那么评委面对几万件作品时,看都看烦了。坦率地说,古旧形式的书法作品在一定条件下是没有竞争力的。于是,当代书法家才想方设法把古人那些不经意间的东西进行放大,并充分运用,合理整合。所以仿古、做旧、拼贴、划线、打格等各种手段都出现了,现在书法作品的形式就比较丰富。   但是,不管你怎么落款、怎么变色、怎么留空,都要合情合理,这是我的一个原则。不要不入情理,搞形式主义。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看到过我写的大幅草书,我经常在作品里面用朱液落小款,在作品的某一个部位,把整个作品的正文、款文用朱液楷书全部写出来。这是我的一种做法,当然现在已经很普及了。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初衷是什么?我曾经想过,历史上,草书没有盛世。秦代是篆书,汉代是隶书,二王时代是行草,唐代是楷书,什么时候是草书盛世呢?没有!当然,唐代有张旭、怀素,宋代有黄庭坚,后来还有文征明、祝枝山、徐渭、王铎等,但是,他们就是在那个时代很突出的一个书家而已。草书没有出现过一个大面积地占据整个时代的高标现象。为什么会没有?最重要的原因:草书是一个副体,而古代书法又是以实用为主,草书这个副体不易辨识,一般人认不得,它就担当不起全面交流沟通的任务。草书是高端文人间的一种书法交流,他们用来竞技,用来显示自己的书写能力。现在,书法成了一门艺术,草书又是五体之一。草书的“专有符号”和不同书家书写状态的不同,使得草书不被一般人所识,普通老百姓更接受不了。怎么办?难道我们就永远甘于曲高和寡?不行,草书必须让更多的人接受。我的动机就在于此,我想到了用楷书落款,为草书作品写楷书释文。中国人书法审美有一个习惯,要认字,看你写什么内容。所以我们不能跟欣赏者对着干,不能要求人们只看线条、不读文字,拒人以千里之外。要想办法引导欣赏者。当欣赏者看一幅草书作品时,整体的气格吸引了他,可进一步的欣赏却有困难了,怎么办?他认不出这个字怎么办?好,我来告诉他。作品里作注的小楷字可以让他对照着草书看。于是,他在这个作品前停留的时间就会长了。欣赏者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哦,这个字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