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学文言虚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①译为:把。 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译为:用,拿。 例:以刀劈狼首。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咨臣以当世之事。 ③译为:凭,靠。 例:何以战?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④译为:根据,按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余船以次俱进。 ⑤译为:因为。 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扶苏以数谏故。臣是以无请也。以其境过清。徒以有先生也。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杀之以应陈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以告先帝之灵。箪事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激怒其众。 ②也可译为:以致。 例:以塞忠谏之路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作副词,表示时间,通“已”,译为: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 例: ①愚以为宫中之事皆以美于徐公。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徇蕲以东。(以:表方位)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检测: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8、皆以美于徐公。 9、策之不以其道。 10、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1、铸以为金人十二。 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 )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 )不得已而谢。 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于是? ? )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你 你的?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 是 就是??)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竟然??)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才 )不得已而谢。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就”“这才”等   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条件,可译为“才”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5、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三)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而且”、“可是”“于是”等。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 )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 )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 ) !其与( )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 )也,应使众与( )其事,与( )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 ) ,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 )? 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 动词??赞许 )之,吾亦赞同。今其将他人与( 动词 给予 )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 句末语助词 表

文档评论(0)

550008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