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点: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于异域珍宝的需求 练习题 1.(2009年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B 2.(2009海南历史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D 3.(2009年北京文综37题第(1)小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 答案要点: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规定: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4.(34分)中国古代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管子·治国》) [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书·食货志》) 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则国危矣。(《潜夫论》)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2)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哪些原因?(8分) 5.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09海淀二模) (1)依据材料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8分) (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2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2分) 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2分)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2分) (如学生回答“以政治目的为主”可加2分。) 6.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A 7. (08江苏单科)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C * * 现有耕地面积18.26亿亩,18亿亩是红线。康熙1711年人丁数为标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开始征收地丁银。促进人口增长 * 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商品化和区域化) * * * 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免疫)或者经商,获取财富,讲求奢侈消费,同时好诉讼。带动商品经济发展。 * * 二、 明清时期经济 农业 手工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