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第07讲 新莽与东汉兴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1. 儒学教育与士风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1. 儒学教育与士风 盖当时(东汉)荐举征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盖其时轻生尚气,以成习俗,故志节之士好为苟难,务欲绝出流辈,以成卓特之行…… 赵翼《廿二史札记》 东汉士大夫风习,为后世所推美。他们实有尽多优点。但细为分析,似乎东士大夫常见的几许美德高行,不外如下列,其间都和当时的察举制度有关系。 一、久丧;二、让爵;三、推财;四、避聘;五、报仇;六、借交报仇;七、报恩;八、清节。其它高节异行不胜举。 大体论之,则东汉士风,亦自有其缺点……然东汉士人正还有一种共遵的道德,有一种足令后世敬仰的精神,所以王室虽倾,天下虽乱,而他们到底做了中流砥柱,个别的保存了他们门第的势力和地位。 钱穆《国史大纲》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1. 儒学教育与士风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三、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望门投止 ……于是刊章讨捕。(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范滂赴死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范)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2. 清议与党锢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3. 士族的崛起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3. 士族的崛起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3. 士族的崛起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3. 士族的崛起 一、复古思潮与王莽改制 二、东汉皇权强化与旁落 三、清议与党锢之祸 一、复古思潮与王莽改制 1. 西汉的经学 2. 复古改制思潮 3. 王莽改制 一、复古思潮与王莽改制 1. 西汉的经学 一、复古思潮与王莽改制 1. 西汉的经学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 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 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 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 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 一、复古思潮与王莽改制 1. 西汉的经学 一、复古思潮与王莽改制 1. 西汉的经学 今文学 古文学 崇奉孔子 崇奉周公 尊孔子为受命素王 尊孔子为先师 以六经为孔子作 以六经为古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