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注重课本典型实验:海水提溴、碘,中和热测定,反应速率测定,中和滴定,相关物质的制备(课本实验总结略);注重课本新填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部分填了4个;注重课本新填内容:吉布斯自由能、溶度积常数、电离平衡常数、TiCl4水解制TiO2。 回归课本的形式可灵活,还可以某物质为切入点: 回归课本不要忽略所谓的边缘知识: 如:新型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糖类、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金属冶炼;海水资源的综合应用;煤和石油;熵变;环保;危险品标志;检验Fe2+。 7、明确化学思想,提高化学素养 (1)微粒观:物质由微粒构成,混合或溶解后有何 相互作用,结果如何,微粒间是否能重组等。 如水解、电离、沉淀分离等。 (2)变化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离子浓度大 小比较,先反应、再静止、后变化。 (3)能量观:能量转化及原理。 (4)守恒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能量守恒。 类比思想、控制变量思想、迁移思想、探究思想、实验思想。 8、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提高 团结有力量,集体出智慧,没有完美的个人,却可打造完美的集体,团结不在嘴上,在事上,合作不在话里,在情中。 备考无定法,适合即高招。 仅供商榷,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和美,万事顺意多发财,心平气和谋发展。 谢谢! * (3)从特定的转化关系突破:例如某有机物能被连续氧化,该有机物就可能是醇(醇→醛→酸)。若某物质A既能被氧化成C又能被还原为B(B←A→C),则该物质A可能是醛,醛是既能被氧化(转化成羧酸)又能被还原(转化为醇)的物质。还如:醇、醛、酸、酯之间的循环转化,只有醛转化为酸为单向,其余均为双向转化。可见,熟悉有机物的转化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4)从结构关系:例如某醇催化氧化能得到相应的醛,则该醇必为伯醇(与烃基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则必为叔醇(与烃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消去反应、生成环酯的反应等都与特定的结构有关;核磁共振氢谱的峰强度种类。 (5)从特征现象突破:如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或与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则有机物是酚类;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则有机物必为含醛基(醛类、甲酸类、甲酸盐类、甲酸酯类)的物质。特征现象还可以从产生气体、沉淀的颜色、溶液的颜色变化等方面来考虑。 (6)结合计算: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可能是增加了氧原子(如CH2=CH2→CH3CHO);碳原子数相差1的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及醇、羧酸与其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式量之间的关系。 (7) 从化学式或结构:给出化学式,可将其与等碳原子的烷烃或苯的同系物对比,判断缺氢个数(不饱和度),进而判断可能的结构或官能团。其中卤原子视为H,氧原子先不予考虑。 (8)思路要开阔,打破思维定势:即可单线作战,又可双向甚至多向推进,同时应该考虑到某有机物可能不止一种官能团,或者只有一种但不止一个官能团。要从链状结构想到环状结构,这样疑难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9)难点是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个数分析判断,而且近年同分异构体种数有增长的势头。 是否关注一下合成路线的书写形式和方法?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可以选用多种形式: 1、以重要官能团为主线; 2、以反应类型为主线; 3、以反应条件为主线; 4、以与有机物性质关系密切的无机物为主线,如:KMnO4(H+)溶液 或K2Cr2O7(H+)溶液、Na、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FeCl3溶液、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溴水、Br2的CCl4溶液、H2、O2、Cl2、HCl等。 5、以物质的综合转化关系为主线。 近年,三道选做题的难度力求趋于平衡,考点相对集中,37题难度有所下降,38题难度相应提升,致使难度系数更加接近,选作37题和38题的人数也相对均衡。 直击软肋,有突破 《考纲》的具体要求 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 高考需要 还要关注: 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 复习的整体规划 学生需要 明确两个需要,准确切入二轮复习 高考备考实际上就是依据高考的需要,高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常见共性问题: (1)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 (2)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 (3)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 (4)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公式掌握、原理应用、切入点选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5)计算能力有待提升 (6)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 (7)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8)信息采集不全、挖掘不透、整合不清、应用不对。与已有知识不能有效迁移和融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