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和诺贝尔化学奖
PAGE / NUMPAGES
有机化学与诺贝尔化学奖
胡征善
自1901年诺贝尔(Nabel)奖设立以来,60%以上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尤其是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都是无一例外地表彰了在有机合成方面和揭示生物大分子微观行为与探索生物大分子反应机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001年——手性催化开创药物和材料合成的新领域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做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William.S.Knowles)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Ryoji.Noyori)和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领域做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K.Barry.Sharpless)。3位化学家对手性分子方面的研究不仅为新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合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分子世界的未知领域,促使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和药学的快速发展。目前人们已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研制出了抗生素、消炎药以及治疗心脏病和帕金森综合症等许多药物,此项技术也用于生产调味剂、甜味剂和杀虫剂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2002年——“看清”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真面目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John.B.Fenn)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斯(Kurt.Wuthrich),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识别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约翰·芬恩“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通过测出蛋白质离子飞过指定距离所用的时间,确定蛋白质的质量;田中耕一发明了用激光使生物大分子集合体分离并生成离子的技术把样品击成许多小块,迫使分子释放出来。田中耕一对化学的贡献类似于约翰·芬恩,所以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两人分获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4的奖金。库尔特·维特里斯发明“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奖金。“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不仅可以准确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揭示各种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构成和DNA分子内核糖核酸的构成及其序列结构,这对人类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水稻基因组草图以及其它一些生物基因组图谱破译成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揭示细胞膜的水与离子通道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两位美国科学家,一位是阿格雷(Peter Agre),表彰他最先发现并表征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另一位是麦金农(Roderich Mackinnon),表彰他阐明了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结构、作用机理和基本功能。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走近细胞的化学,得以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水和离子是怎样在细胞膜上移动的,同时也看到化学知识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2004年——细胞内蛋白质是怎样被分解的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别奖给两位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夫(Aaron.Ci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Rose)。表彰他们发现并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细胞是怎样调控细胞内某些蛋白质作为靶分子,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所被分解的。他们的工作使人们了解细胞是怎样控制着许多极其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如:细胞周期、DNA修复、基因转录、新蛋白质的质量控制以及免疫应答等。如果系统中的蛋白水解功能出现缺损,将给人带来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2005年——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别奖给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Yves.Chauvin),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R.Schrock)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Grubbs),表彰他们对有机合成中复分解方法的重大发展。他们的工作不但深深地影响着有机合成理论的研究,而且对开发新的药物、新的合成材料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等有极其重要作用,当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工业生产时,将会使产品的成本更低廉,对环境更友好。应用催化剂进行烯烃复分解反应,既可缩短合成路线,又能获得高收率的产品,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开发有机分子的途径,并贡献于“绿色”化学。科研人员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正在把烯烃的催化复分解反应用于开发对抗人类疾病(其中有包括爱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唐氏综合症等遗传病以及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病症)的新药,应用于合成食品添加剂、昆虫引诱剂、除草剂以及具有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高分子的材料。
2006年——描述真核细胞的转录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David.Kornberg)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