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与作为职业的文学-北京社会科学.pdf

文学青年与作为职业的文学-北京社会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青年与作为职业的文学     ———从 1957年 “夏可为的来信” 出发 牛  菡 (南京大学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ꎬ 南京 210023) [摘  要]   1957年ꎬ 长沙地质学校的学生夏可为给作家茅盾、 赵树理写了一封表明自己写作愿望的 信ꎬ 赵树理的回信以 «不要这样多的幻想吧———答长沙地质学校夏可为同学的信» 为名发表在当年 «文艺 学习» 第五期ꎮ 许多青年寄信给编辑部和赵树理表达自己对 “夏可为的来信” 的看法ꎬ 关于青年志业选 择、 文学写作规律的讨论由此展开ꎮ 以1957年 “夏可为的来信” 事件为原点ꎬ 勾连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文学青年的成长轨迹ꎬ 可以对十七年文学 “接班人” 培养过程中创作与生活、 专业写作与业余写 作、 老作家与文学青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集中解答ꎮ [关键词]   “夏可为的来信”   赵树理  文学青年  十七年文学 - - -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章编号] 1002 3054 (2018) 09 0033 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62/ jbjsshkxybjshkx180904 [1]     对文学 “接班人” 的培养是十七年文学一 社会学考察ꎬ 便会发现他们在获得不同的 “作 体化进程的重要方面ꎮ “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新作 家” 身份认定之前ꎬ 或许有着共同的社会身 [2] 份———中学生ꎮ 在 1954 年 «文艺学习» 的一篇 家和工农作家” 不断涌现ꎬ 在 1957 年反右斗 争中ꎬ 专业作家制度被质疑ꎬ 后者的创作活动更 文章中ꎬ 编辑部表示在创刊之后 “收到上万件 是构成了某种乌托邦式的文化景观ꎬ 由此也成了 中学生的来稿ꎮ 很多稿子都附着信ꎬ 说明自己年 学界关注的对象ꎮ 而 “工农兵作家” 如果从身 龄是 16、 17 或 18岁ꎬ 说明自己是 ‘初中学生ꎬ 份构成来看无疑是驳杂的ꎬ 知识青年获得工农身 有志创作ꎬ 想做个作家ꎬ 希望编辑部指导’ ”ꎮ[3] 份之后进行专业或业余创作与传统意义上的工农 在这些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同步成长、 有着 兵创作存在差异ꎬ 只有结合具体历史情境ꎬ 才能 “作家梦” 的中学生抑或说文学青年身上ꎬ 存在 对这一类群是否属于工农兵作家做出判断ꎮ 从该 两种与作家身份产生粘着的可能性路径ꎬ 其一是 角度出发对青年知识分子作家和工农兵作家进行 进行专业创作成为知识分子作家ꎬ 其二是在获得 - - [收稿日期] 2017 12 12 - [作者简介] 牛菡 (1994 )ꎬ 女ꎬ 山东枣庄人ꎬ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 33 — 北京社会科学  2018年第9期 [6] 工农兵身份之后进行业余创作ꎮ 十七年作家培养 大的理想”ꎬ 学习、 生活与创作的关系ꎬ 作家 过程中关于个人与集体、 业余与职业、 老作家与 是否应对青年创作提供个人指导三个方面ꎮ 赵树 青年作家关系的争论与溢出ꎬ 也在中学生群体的 理在 «青年与创作———答为夏可为鸣不平者» 作家 “理想” 和社会对这种 “理想” 的回应中 的回应文章中区分了 “幻想” 的两种类型ꎬ “一 浮现ꎮ 1957年夏可为表明写作理想的来信引发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