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中国华文教育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文教育 ·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一等奖教案:《空城计》 葡萄牙 杨欢 教 材: 《中文》第十册——空城计 教学对象:维拉贡德中文学校五年级学生,年龄在 12 岁左右、有一定的中文理解力、词汇量及阅读能力的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运用; 2.思路清晰地复述课文,同时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进行写作; 3.通过对诸葛亮的人物介绍及延伸故事讲解,让学生了 解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 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副词 “果然”的替换练习; 学习 “一向……从不……”句型的替换练习; 2.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按照课文线索复述课文,学习如何调理清晰的表达和 写作。 教学方法: 1.结合幻灯片、图片逐段讲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和故事 线索; 2.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线索复述课文,并 概括人物的特点; 3.课外故事讲述,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历史的了 解兴趣。 教学用具: 教学幻灯片投影 (含相关图片、成语解释、课文段落大 意及脉络) 时间分配: 两课时,共90分钟,分两次完成。 第一课时:45分钟 1.导语:5分钟 2.通读课文:5分钟 3.精读课文及讲解:30分钟 (含逐段进行课文分析、字 词学习、段落大意概括、课堂提问、笔记记录等) 4.全篇课文总结:5分钟 第二课时:45分钟 1.齐声朗读课文:5分钟 2.词语、句子替换练习10分钟 3.复述课文:20分钟 4.诸葛亮其人其事:5分钟 5.教学小结及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45分钟): 1.导语 (5分钟) 人物背景介绍。由学生较为熟悉的欧洲历史所处时期引 出本文的中国历史时期: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中 国历史中的东汉、三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分为曹魏、蜀汉、 孙吴三方统治,称为三国时期。此时三国对立,兵荒马乱(而 这时的欧洲却处于和平时期,一段人类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现场互动提问关于欧洲史问题)。在中 国三国鼎立时期,有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后来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写了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 一。其中便讲述了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空城计” 原本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 《三十六计》,指在敌众我寡 (敌人多我军少)的情况下,故意不设防备,让敌人以为我 军准备很充分,从而退兵。这也是一种心理战。从古至今的 战争中,也有其他人使用过 “空城计”,但诸葛亮使用的空 城计更加巧妙和著名。 2.通读课文 (5分钟)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地通读课文,并在书上画出和问 题有关的答案。 问题1:诸葛亮见到敌军大兵压境,做了怎样的安排? 问题2:司马懿为什么马上下令撤走了全部的兵马? 3.精读课文 (30分钟) 分段讲解,学生笔记跟进。同时画出并解释重点词语、 成语,概括段落大意。 (1)第一部分 (第一段):故事起因。主要介绍诸葛 亮所在时代和特点,交代故事起因,明确包含的时间、地点、 人物等要素。  重难点词语解释: 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某: 智慧,善于用计谋。 安顿:将人或事物安排妥当,安排得很好。 探马:古代的骑行工具主要是马,探马是指专门负 兵。 告急:指报告事情紧急。 万分焦虑:非常的焦急和忧虑。 面如土色:指一个人特别惊恐,连脸色都变成灰白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道放哪里好。说明 怎么办。 镇定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不慌不乱,镇定得像  对比线索:对比的描写,是贯穿整篇课文的一条横 线,更加突出故事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