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9,42(3):709-714 709
钟罗金 等 :自我欺骗实证研究述评
*
自我欺骗实证研究述评
1 **2
钟罗金 莫 雷
1 2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摘 要
自我欺骗的施骗者和受骗者都是自我。这个特殊性导致自欺的定义、类型、研究方法等存在着争议。在系统梳理自欺相关
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自欺的不同定义和不同研究方法,提出了两种新的自欺分类,探析了自欺心理机制未来研究的思路,
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自我欺骗 实证研究 机制
重视自欺研究不仅对了解自欺的内在机制有重要价
1 引言 值,而且对了解其他心理学研究热点也有促进作用,
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 )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 如社会认知、认知控制、自我意识、测谎和幸福感等。
品中随处可见,但科学地研究它却非易事。自欺的 本文将系统梳理前人关于自欺的实证研究,认真分
施骗者和受骗者都是自我。这在逻辑上导致了两个 析有关争议的原因,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希望再次
悖论:一是动态悖论,个体如何实现自己骗自己? 引起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
即个体能找到什么样的策略使自己认为某个观念既 2 自我欺骗的定义
是正确的又是错误的。二是静态悖论,个体心理上
如何维持不平衡状态?假设个体进入了自欺状态, 自我欺骗最早的定义是词面定义,即先定义欺
个体如何维持这种既认为某个观念是正确的又是错 骗再对自我欺骗进行定义。欺骗是欺骗者使他人
误的矛盾不平衡状态(Mele, 1997 )。 相信了一个与欺骗者已经相信的观念相违背的观
目前自欺的研究存在较多争议,如自欺的现实 念。那么,自我欺骗是一个人使自己相信了一个
存在性、概念的科学合理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等 与自己已相信的观念相违背的观念(Demos, 1960;
争议较大。自欺研究曾经是心理学、哲学和生物学 Falkiewicz et al., 2015 )。此后,不同的实证研究者
的研究热点。然而,因为争议未能很好解决,阻碍 进行了不同的操作定义。根据研究者对两种对立观
了自欺研究的发展。自欺是一种特殊的高级认知加 念所持态度,可以将现有定义概况为三类:认知冲
工过程,对了解人的认知加工和自我意识有重要的 突取向、认知偏差取向、认知分层取向。认知冲突
理论价值。同时,自欺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与人的 取向定义认为个体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对立冲突
生活和心理感受息息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自欺既 的观念。认知偏差取向定义则认为个体经过带有偏
可能有利于个体,也可能对个体不利。自欺可以让 见的加工已经完全相信了错误的观念。认知分层取
人过的更加自信和幸福,获得最大利益,避免或减 向定义则认为两种矛盾冲突观念存在于人脑的不同
少惩罚,但是也会因丧失信息真实性带来巨大损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