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大气与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的现象。
2)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1)分类:总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按照来源与物理性质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雾。
按照粒径分级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还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
1、大气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形状分为点源、线源、面源、体源,也可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
第五节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指标
1)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能大致理解其作用)
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制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污染源的排放量)、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选择技术、设备等)、警报标准(规定警报限界值等)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原则是有什么标准就用什么标准 — 有行业标准优先行业标准、没有而有地方标准的优先地方标准,都没有的采用国家标准,再没有的的可以经批准采用其他可参照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空气污染指数(AP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采用分段线性方程法,报告时报告指数最大的一项。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一节 燃料性质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3T1E)
(T)温度、(T)时间、(T)混合程度、(E)过剩空气
关于燃烧的计算:
一般步骤:列出元素分析结果、计算每种元素的摩尔量、耗痒摩尔量、产物摩尔量。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理论耗氧量、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理论干烟气量、某污染物浓度(体积百分数)、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空气过剩系数。
元素
百分比含量(%)
质量(g/kg燃料)
对应单质的摩尔量(mol)
耗氧摩尔量(mol)
对应产物摩尔量(mol)
C
C
10·C
(10·C)/12
(10·C)/12
(10·C)/12
(二氧化碳)
H
H
10·H
(10·H)/2
(10·H)/4
(10·H)/2
(水)
O
O
10·O
(10·O)/32
不耗氧
-
(无)
N
N
10·N
(10·N)/28
不耗氧
(10·N)/28
(氮气)
S
S
10·S
(10·S)/32
(10·S)/32
(10·S)/32
(二氧化硫)
理论耗氧量=
【(10·C)/12+(10·H)/4+(10·S)/32-(10·O)/32】摩尔每千克
理论空气量=
【理论耗氧量·(1+3.78)·0.0224】立方米每千克
理论烟气量=
【理论耗氧量·3.78+(10·C)/12+(10·H)/2+(10·N)/28+(10·S)/32】·0.0224立方米每千克
理论干烟气量=
【理论耗氧量·3.78+(10·C)/12+ (10·N)/28+(10·S)/32】·0.0224立方米每千克
某污染物的浓度(体积百分数)=
【对应产物摩尔量·0.0224/理论烟气量】100%
实际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1+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烟气量=
【理论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烟气量】
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空气量/理论空气量】-1
=
【实际烟气量-理论烟气量】/理论空气量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1)位温:一干空气块绝热升降到标准气压(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2)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3)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
4)大气稳定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