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答案 D 专题自主研习 高考命题视角 考场失分防范 高考阅卷点评 专题7 地壳运动规律 【体系·自主建】 【真题·自主练】 (2013·北京卷,8~9)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2.图中 (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解析 根据题干,甲为峰林,结合题图,可确定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云贵高原。甲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缺乏判断依据是否为最强烈;乙处是砂岩,为沉积岩,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地势降低说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丙处为背斜山,地形坡度大,降水丰富,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丁处为向斜山。 答案 1.C 2.C (2013·江苏卷,7~8)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3~4题。 3.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3题,由题目信息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为砾石堆积物,另据图可得,该堆积物都出现在河流的左岸(凸岸),所以最有可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根据3题,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根据图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答案 3.B 4.B 2013·上海卷T5~6;2012·浙江卷T4。 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 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必须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2013·上海卷,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 第1题,大理岩一种变质岩,因在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石而得名,它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第2题,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新的岩浆岩。 答案 1.C 2.C 2013·北京卷T8~9;2013·江苏卷T8;2012·山东卷T3;2012·江苏卷T9~10;2012·上海卷T7~8。 内力作用 考点二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尺绘制的,用来表示地质剖面上 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判读剖面图时: 1.要注意查看不同岩层的特征,层状分布明显的为沉积岩,贯穿沉积岩层且延伸到地壳深处的为岩浆岩; 2.要认真查看岩层的弯曲状况和岩层分布的连续性,并据此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 3.要辩证地认识地质构造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背斜中并不都储有油;向斜可能成为谷地,也有可能成为山地。 (2012·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 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析 第3题,地下岩层向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 .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锦州市卷)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答案.pdf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 13次课第4章地基与基础第一节 土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ppt VIP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思想.doc VIP
- JFE++Super-OLAC、HOP、E-WEL.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 14次课 4.2 地基中的应力与变形.ppt VIP
- 第5课 美丽河山我们的家 课件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ppt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 15次课 第4章 地基与基础 第3节 基础设计.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10-1第3章3.6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10-23.7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计算.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