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广东单科·T2·3分)“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 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试题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历史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再结合图中“封建论”的字样,可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封建”概念的理解,“封建”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1.(2009·山东文综·T9·4分)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试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概念的理解及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题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必须熟悉贾母、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贾母确定“自己人”和“外人”的原则就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而不是母系血缘关系,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的”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2.(2009·天津文综·T1·4分)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试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对皇位继承制的影响。西周确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之后,历代皇位继承仍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皇)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若嫡长子早亡则由嫡长孙继承。由此判断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宗法制继承原则。 3.(2009·辽宁、宁夏文综·T25·4分)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试题解析】选A。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对皇位继承制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以后仍然有重大影响。 (2009·江苏单科·T1·3分)“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试题解析】选D。本题借助关于“九鼎”的历史材料考查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权力的象征。 (2008·江苏单科·T1·3分)“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试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迁移能力。“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造成的结果。但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往往仅读到“齐人”、“鲁人”、“楚人”,就误判选A或选B,中国出现行政区划是在郡县制实行之后,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行政区划与之无关。 1.(2009·海南单科·T6·2分)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试题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宋初,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被分割,只保留行政权。 2.(2009·江苏单科·T2·3分)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试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同时,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错误;三省六部制是专制皇权下的分权,A错误;是分割相权,而非剥夺,B错误。 3.(2008·山东文综·T8·4分)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