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文学社团和流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讲 为人生派和为艺术派 一、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一)文学研究会 成立时间 1920.11 1921.1 发起人 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机关刊物 《小说月报》 文学态度:“为人生”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 (《宣言》) 作家们的不同创作主张 鲁迅 小说多取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苦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郑振铎(西谛) “文学是人类感情之倾泄于文学上的。他是人生的反映,是自然而发生的”。 “文学是人生的自然的呼声” “血和泪的文学” 茅盾 “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 。 从“人种”、“环境”、“时代”、“作家的人格”四个方面论述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冰心 创作“问题小说”,试图用“爱”来回答“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叶绍钧 主张:“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地、写实的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 创作侧重于表现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庐隐 多表现青年女性对人生问题的思索及对爱情的追求。 许地山 在写人生的苦闷和对爱情的追求时带上了相当浓厚的佛教色彩而显出几分空灵。 共同的创作方法 “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即现实主义。 文学研究会的功绩 创作、出版新文学作品。 评介外国先进的文学思想和艺术,也译介外国进步的作家及作品。 (二)创造社 成立时间 1921.7 发起人 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 《创造》季刊 文学态度:“为艺术” 把文学视为自我表现,“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 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把艺术看做工具,反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郭沫若 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坎中流露出的”。诗要“直写”,主张直抒胸臆的“裸体诗”。为了这种“自然流露”的方便,郭沫若也主张冲破一切格式和规律,甚至可以排斥理智,追求“绝对自由”。 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杂芜着世纪末的种种流派的夹杂物。如表现派、颓废派、象征派等。 文学研究会 VS 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为了思考社会问题,强调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用理性观照社会生活,因而主张文学的现实主义。 创造社 个性解放的要求在文学上的极强烈的反映,表现了觉醒时代的澎湃激情。 创造社的转向 原因:文学主张的内在矛盾。 郁达夫:“想以纯粹的学理和严正的言论来批评文艺政治经济”。 郭沫若:“无论什么样的艺术,没有不和人生发生关系,艺术家同时可以是革命家,艺术也可以是宣传工具。” 1925年五卅运动后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转变: 从浪漫主义逐步向写实主义的方向改变。 其他文学社团 戏剧方面: 积极提倡“爱美剧”(话剧)的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协社。 1925年田汉南国社。 诗歌方面: 1922年杭州:湖畔诗社。 1923年新月社:徐志摩、闻一多。 散文方面: 1924年鲁迅、周作人为首的语丝社,出版《语丝》杂志。 1925年鲁迅:未名社。 1925年鲁迅:莽原社。 狂飙社 浅草—沉钟社 弥洒社 二、文学研究会:叶绍钧 叶绍钧:最能代表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创作 早期创作:文言小说 新文学创作:白话小说 小说题材内容 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劳苦群众的苦难生活。 创作特点/意图 早期:用“美”和“爱”来改变人生 这个当儿,伊不但忘了诅咒,手掌和劳苦,伊连自己都忘了。世界的精魂若是“爱”、“生趣”、“愉快”,伊就是全世界。” (《阿凤》) 后期:“光明”、亮色减少并逐步消除《线下》、《城中》 阅读:《潘先生在难中》 创作背景 人物 内容 艺术特色 细节与人物性格 意味深长的结尾 三、创造社:郁达夫 家庭背景 郁达夫与创造社 创作简介 体裁:小说为主 流派:浪漫派、感伤派 创作手法:浪漫主义与自抒胸臆 小说创作特点 “性的苦闷” 短篇小说集《沉沦》 “生的苦闷” 《春风沉醉的晚上》 本讲结束! 阅读和分析 阅读《潘先生在难中》的一些言行和细节描写片段,试分析潘先生的性格。 片段1 “黄包车!”潘先生很入调地喊。  车夫们听见了,一齐拉着车围拢来,问他到什么地方。 他稍微昂起了头,似乎增加了好几分威严,伸出两个指头扬着说,“只消两辆!两辆!”他想了一想,继续说,“十个铜子,四马路,去的就去!”这分明表示他是个“老上海”。 辩论了好一会,终于讲定十二个铜子一辆。潘师母带着大的孩子坐一辆,潘先生带着小的孩子同黑漆皮包坐一辆。 …… 随即付车钱,慷慨地照原价加上一个铜子;他相信运气好的时候多给人,一些好处,以后好运气会连续而来的。但是车夫偏不知足,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