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组长:史勇春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秘书长:柴本银
一、干燥技术现状
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1975年6月23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至今已经三十年了。
30多年来,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单位大约右有50多家,领域涉及化工、医药、染料、轻工、林业、食品、粮食、造纸、硅酸盐、水产业、渔业等行业,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600多家,已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广泛开展干燥技术的基础研究、工艺研究及工业化研究,使我国干燥技术研究正向世界水平迈进,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0多年来,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跃。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主办全国干燥技术会论已举办10届,共发表论文665篇,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干燥技术交流盛会,涉及到干燥的各个领域。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加工机械分会干燥技术专业委员会召开农产品干燥技术研讨会已召开 9 届。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学组举办的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已举办10届,每两年举办一次。共发表论文537篇。中国制冷学会召开的全国真空冷冻学术讨论会已举办十届,冻干技术交流活跃。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主办,已举办十届,每两年一次,微波干燥是会议内容之一。
30年来,中国对许多干燥技术实现了工业化。主要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普通流化床,振动流化床,内加热流化床、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蒸汽回转干燥,气流干燥,回转圆筒干燥,旋转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粮食干燥等等,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并有部分机型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
干燥单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总能耗有较大的影响,还在于它往往是生产过程的最后工序,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我国有许多产品,就纯度而言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然而就是由于干燥技术不如国外技术,堆积密度、粒度、色泽等物性指标上不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甚至售价仅为国外同种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大型石化干燥装备还依赖进口。椐粗略估计,我国生产的干燥设备种类仅为国外30—40%。因此进行干燥技术研究的任务迫切。
二、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
(一)理论研究情况
近三十年,我国学者在干燥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部分成果举例如下: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刘登瀛研究员对《在微时间尺度和高热流密度作用下的超急速传热传质》的研究,用实验验证了非傳立叶导热(非平衡)效应的存在,首次提出了非傳立叶热效应和非费克扩散效应对于干燥过程的影响趋势,并对多层流化床干燥机和对撞流干燥机中非稳态干燥过程作了全面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刘相东教授在干燥理论方面对《多孔介质内部湿分迁移过程的孔道网络模拟及分形网络模拟》对物料和干燥介质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作出新的解释,为干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他还对《脉动燃烧干燥》技术作了深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曹崇文教授是中国的谷物干燥专家,他对谷物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开发了多种模拟软件,研究开发的5HG-4,5粮食干燥成套设备已推广百余台。
中国林业大学张璧光教授在木材干燥领域,研发了《木材除湿干燥机》和《多功能热泵干燥机》,在太阳能干燥及木材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化所的王宗濂研究员在喷雾干燥领域,和课题组的同志一起早在80年代就研制了10万厘泊高粘度物料的喷雾干燥,在离心喷雾雾化器的研究中以三支点力学模型解决了挠性轴系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在高压喷雾干燥方面研制了生产能力达50吨/天,能生产0.3-0.5mm粒径的分散染料。
大连理工大学王喜忠教授和同事王宝和教授、于才渊教授一起对中国的喷雾干燥工业装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设计的最大装置年产可达10000吨。在磷脂油脚和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技术、静电雾化技术、超临界干燥和纳米粉体干燥方面的研究也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的陈国华博士对纸的热风冲击、穿透及冲击穿透干燥作了深入的研究,并首次发现有二次升速阶段,。
天津科技大学的潘永康教授在研究生物活性物料和蔬果动态干燥时发现有些生物物料干燥时,如果进风的湿球温度接近生物物料的发酵温度,则可最大限度地保存生物产品的活性(90%以上)。蔬果切片的动态快速干燥可在0.5小时内即可使其从初始湿含量接近90%达到终含湿量10%,其有效营养成份达到最佳的保留。他对流化床的工业应用作了开发研究。
东北大学徐成海教授在冷冻干燥领域,近年来他研制成功了《连续真空干燥设备》和《连续真空冷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基本要求与格式.doc VIP
- 钳工技能教程.ppt VIP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道岔转换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ocx VIP
- 边坡脚手架搭设方案.docx VIP
- 钱清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制式选择V5.0..pptx VIP
- (正式版)H-G∕T 5442-2018 四氟苯菊酯原药.docx VIP
- “十四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docx VIP
- 高边坡脚手架搭设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小学三年级数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