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对口支援政策研究(开题).docx

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对口支援政策研究(开题).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5 PAGE 1 2019级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 学号 姓 名 导 师 学科 行政管理 学院(系、所) 学位论文题目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对口支援政策研究(待斟酌) 研究课题来源 与导师讨论的结果 课 题 的 意 义 以 及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资料来源: /, 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海量资料尽在 博硕论文辅导网。 研究的背景: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是由于自然、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原则及“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指导下,在生产力布局上实施了向东部倾斜的政策,形成东一中—西梯度发展的模式,东部地区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的重要基地。不过,与此同时,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急剧拉大。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7%,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只分别增长9.42%和9.26%,尤其是在92—95年间,增长速度的差异更加明显。在这四年中,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6.93%,而中西部地区分别只有14.09%和11.40%。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1978年到1994年,三大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呈明显差异,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一状况使三大地带的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迅速扩大。以87年到95年为例,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间人均GDP的相对差距由33.1%上升到45.5%。而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则由45.9%增加到56.5%,二者分别扩大12.4和10.6个百分点,尤其在91年以后,中西部同东部的相对差距就分别扩大了9.9和11.4个百分点。这种加速扩大的趋势形成三大地带经济总量的巨大差距,东部地区40%的人口却拥有全国约60%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中西部近60%的人口只拥有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工业总产值的拥有量更少,只占33%,连农林牧渔产值中,中西部也只占51.4%。参考文献: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0~1999 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地区经济,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五个统筹,其中包括统筹区域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提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把“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统筹区域发展明确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由此可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口支援政策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2月,邓小平同志曾谈到“沿海地区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些技术转让。”这一思想直接促成了我国实施对口支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对口支援制度始于20世纪50—60年代,中央政府在全国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依靠计划经济体制对各种资源进行全国性调配,在各级国家机关的协调下,而采取的帮扶措施。国家开始提出“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组织过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但主要是有计划地组织全国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供求平衡。1979年通过中央52号文件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大力地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对口支援的对象主要集中于西藏、新疆和三峡移民地区,而对口帮扶对象的范围则更为广泛,涉及内蒙古、甘肃、云南、广西、陕西、四川、新疆、青海、宁夏、贵州等10个中西部省区。自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以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

文档评论(0)

boshuolunwe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