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部空间 细部雕刻 构图语言:连拱廊、集束柱(不同于古典柱式构图)(森林)、 繁复的雕塑、 细部雕刻 细部雕刻 细部雕刻 细部雕刻 细部雕刻 细部雕刻 彩色玻璃窗 彩色玻璃窗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 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著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大门上雕刻也是精巧无比,多为描述圣经中的人物,大门正中间则是一幕「最后的审判」。左右两边各另设一个大门,每一个雕塑作品层次分明工艺精细。 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图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与大门细部 巴黎圣母院的南面 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南侧玫瑰花形圆窗,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严谨肃穆,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 外观 圣马可大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 圣马可教堂是与圣索菲亚大教堂齐名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圣马可是威尼斯的守护神,标志是狮子。 教堂內饰有许多以金黄色主调的镶嵌画,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称。 圣马可教堂內部大厅,公元 1775 ~ 1777 年画。 威尼斯的市中心广场——圣马可广场 二、罗马式建筑 (10-12世纪) 1、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 2、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3、罗马式教堂是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封建割据时期,还在教堂的西面正门两侧筑造塔楼,如比萨大教堂,在比萨广场上有大教堂、洗礼室、比萨斜塔。 罗马式建筑由来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1、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2、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3、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 4、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5、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6、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7、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比萨教堂 主要代表建筑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 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 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 布满整个大门正面。 教堂外墙是用红白 相间的大理石砌成, 色彩鲜明,具有独. 特的视觉效果。 比萨大教堂广场全貌 奇迹广场上的宗教建筑群,从左到右分别是洗礼堂、大教堂和比萨斜塔。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个由砖墙围成的大院子里,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一个供游客进出的大门。到这里参观游览是免费的。全部建筑群完成耗时288年,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是比萨城的标志性建筑。 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1909年的奇迹广场地理位置 洗礼堂 洗礼堂是一座圆形的大理石建筑,始建于12世纪中期,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来的一些工程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年,它上面的雕刻非凡绝伦,描绘了耶酥基督的一生。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隐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漂亮的哥特式的柱廊用湿壁画装饰。尽管画的主题是死亡的喜悦、地狱和最后判决,这个地方有一定宁静的吸引人的氛围。 洗礼堂正面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 32 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