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阶段: 变化趋势: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增大,达到最大值。 原因: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反应的活化分子数增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增大。当升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第二阶段: 变化趋势: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若继续升高温度,酶促反应速度则不再提高,反而降低。 原因:这是由于当超过某一温度时,酶蛋白的热变性使酶变性失活,使得酶促反应速度迅速下降。 最适温度: 我们把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影响最适温度的因素: 反应时间的长短、酶浓度以及pH等条件对最适温度都有影响。 例如,作用时间长,最适温度降低;反之则较高。 图7-3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45~50℃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37~40℃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常数,它与实验条件有关。 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应用 低温也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破坏酶。当温度回升时,酶的催化活性又可随之恢复。 例如在8~12min内将活鱼速冻至-50℃后运到较远的市场,售卖时解冻复活,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鱼的鲜活度,使人们随时吃到活鱼。 这就是应用了低温不破坏酶活性的原理。 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应用 当温度较高,酶变性以后,一般不会再恢复活性。 食品生产中的巴氏消毒、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烹饪加工中蔬菜的焯水处理等,就是利用高温使食品或原料内的酶或微生物酶受热变性,从而达到食物加工的目的。 二、pH值 pH值也是酶促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复杂。 它不但影响酶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酶的活性部位中重要基团的解离状态、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状态以及底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图7-4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pH: 最适pH: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pH 一般酶的最适pH在4~8之间。 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酶,其最适pH多在4.5~6.5之间; 动物体内大多数酶,其最适pH接近中性,一般为6.5~8.0之间。个别酶的最适pH可在较强的酸性或碱性区域,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精氨酸酶的最适pH为9.7。 根据最适pH分类 的最适pH在 影响最适pH的因素: 与酶的最适温度一样,酶作用的最适pH也不是一个特征常数。它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影响最适pH的因素:如酶的纯度,底物的种类和浓度,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等。 所以,酶的最适pH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 表7-2 一些酶的最适pH 酶 最适pH 胃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肝) 凝乳酶(牛胃) β-淀粉酶(麦芽) α-淀粉酶(细菌) 1.5 3.5~5 3.5 5.2 5.2 果胶酶(植物) 胰蛋白酶 过氧化物酶(动物) 蛋白酶(栖土曲霉) 精氨酸酶 7.0 7.7 7.6 8.5~9.0 9.7 三、酶浓度 酶浓度也是酶促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底物足够过量,其它条件固定,在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以及无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和酶浓度成正比。 E + S ==== ES → E + P ④酶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相同。 酶与蛋白质一样是大分子胶体化合物,不能透过半透膜。 ⑤酶的其它性质也与蛋白质相同。 酶所具有的酸碱性质、降解作用、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等)、变性反应等理化性质与蛋白质相同。 以上所述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单纯蛋白酶—单纯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 水解酶—胃蛋白酶、脲酶、木瓜蛋白酶等 结合蛋白酶 —— 酶蛋白 + 辅助因子 有机小分子 金属离子 ( 全 酶 ) 辅基 辅酶 辅基与辅酶: 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牢而不易分离(辅基) 与酶蛋白非共价结合,疏松而易分离(辅酶) (二)酶的组成 决定催化 反应的特异性 (选择E催化的S) 决定催化 反应的类型 (递电子、氢或一些基团) 单成分酶的蛋白质本身即具有催化活性。 双成分酶其酶蛋白必须与特异的辅酶(或辅基)互相结合才具有活性,若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单独存在,则均无催化活性。 一种辅酶可以和多种酶蛋白结合组成功能不同的多种全酶。 例如:辅酶Ⅰ+酶蛋白 但是,一种酶蛋白只能与某一特定的辅酶(或辅基)结合形成一种全酶。如果该辅酶被另一种辅酶替换,就不表现出催化活性了。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活性基(辅助因子)的成分有两类: 一类是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如NAD、NADP、FAD、FMN等, 一类是无机金属离子,如Fe3+、Cu2+、Zn2+、Mn2+等。 NAD(辅酶Ⅰ) 烟酰胺-核糖-磷酸-磷酸-核糖-腺嘌呤 NADP(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