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选育及性能分析
摘要:以腐木和堆肥样品为材料,通过限制性继代培养和混合培养,筛选出一组高效稳定的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Y。对复合菌系Y不同生长阶段pH、酶活、失重率及产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6d为复合菌系Y的对数生长期,4d内滤纸条完全崩解,在20℃下静置培养10d,水稻秸秆的降解率达到59%,酶活为103.5U/mL,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并有少量的丁酸和丙酸,含量分别为1.70、0.21、0.12g/L,其中乙酸占总挥发酸含量的85%。复合菌系Y适用于以秸秆为原料的低温产沼气发酵。
关键词: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选育;水稻秸秆;代谢产物
中图分类号:X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14-03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高达7亿多吨,除很少一部分得到利用外,大部分被堆积或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1]。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纤维素转化为有机酸、醇、甲烷以及氢气等化工原料和能源[2],对解决当今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很多菌株不能产生全组分的纤维素酶,且所产酶的活性不高,常常依靠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因此,复合菌系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3-6]。目前,国内外关于纤维素降解菌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菌株的分离筛选、鉴定以及中高温复合菌系的选育[7-9],对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研究较少。因此,试验通过限制性继代培养,从3种不同样品中驯化筛选复合菌系,并就其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以及在培养过程中pH、酶活及产物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选育出一组高效稳定的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样品来源黑龙江北部山区腐木、东北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堆肥样品及沼渣,样品编号分别为YC、DF、ZZ。
1.1.2培养基液体筛选培养基[8]:蛋白胨5g,酵母粉1g,NaCl5g,CaCO32g,粉碎水稻秸秆2g,微量元素溶液0.5mL,去离子水1000mL。
微量元素溶液成分(g/L)[9]:ZnSO40.29,CaCl20.24,CuSO40.25,MgSO40.17。
1.2试验方法
将3种样品接入200mL筛选培养基中,放入两片滤纸条作为指示,20℃恒温静置培养。待滤纸条降解完全时,转接于同样的新鲜培养液中,如此转接数代,筛选降解速度快且性能稳定的样品,并将其相互配合培养,直至筛选高效稳定的复合菌系。
1.3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纤维素失重率的测定将培养结束后的培养液离心,去上清,然后用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冲洗剩余物,以除去残留的菌体和碳酸钙,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多次,最后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3]。计算失重率。
1.3.2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培养液经5000r/min离心10min,DNS法[10]测定上清液Cx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定义40℃反应条件下,1min内水解底物产生1mmol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11]。
1.3.3生长曲线的制作用250mL的葡萄糖瓶装入180mL培养基,接入20mL种子液,20℃静置培养,每隔24h取样,用北京普析T6新世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600nm处的吸光度,以未接菌的培养基作对照。
1.3.4pH测定采用上海伟业仪器厂pHS-3C型数字pH计进行测定。
1.3.5培养液中有机酸含量测定采用美国Agilent6890N型气相色谱对接菌10d的培养液进行测定[12]。
1.3.6水稻秸秆纤维组织电镜观察将复合菌系Y以5%接种于筛选培养液(水稻秸秆未经粉碎),同时以未接菌的培养液作为对照,培养7d,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水稻秸秆组织变化。
2结果与分析
2.1复合菌系的驯化筛选结果
采用1.2的驯化筛选方法,样品YC和DF培养物在20℃静置培养条件下都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将这两种培养液混合,得到复合菌系Y,复合菌系Y在4d内可使滤纸条完全崩解,将Y、YC、DF3种样品继续传代驯化直到降解能力达到稳定。经过几代培养之后复合菌系Y的酶活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并且十分稳定,第10天降解率可达到59%(图1),总酶活达到103.5U/mL(图2)。
2.2复合菌系Y生长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复合菌系Y没有经过延滞期就进入对数生长阶段,原因可能是微生物经过多代驯化,复合菌系Y自身形成了相对的生态稳定性[13],从而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培养环境。微生物数量迅速增长并在第6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可能是因为复合菌系Y刚接入培养液时,营养成分充足,生长较快,但是随着大量代谢产物的产生和营养成分的消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Y:T 1870-2023 液相色谱 - 质谱法测定试剂盒通用要求.pdf VIP
-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9月月考试卷(二)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doc VIP
-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x VIP
- 石油钻井典型事故案例(钻井课件培训资料).ppt VIP
- 《人民币》解说词全五集.doc VIP
- 工程流体力学(闻建龙)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吉林省中考英语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docx VIP
- 课件: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 VIP
-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