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隆化存瑞中学13-14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docVIP

河北承德隆化存瑞中学13-14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 1 \* ROMAN 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2.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3.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4.《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5.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6.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华民族探索救国真理的途径之一,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林则徐 D.洪仁玕 7.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8.1917年,改变了新文化运动运行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了预期成果 C.十月革命胜利消息的传入 D.共产党人掌握运动领导权 9.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10.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之一胡适曾说:“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图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D.严复的《天演论》 11.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3.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14.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

文档评论(0)

99888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