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红梅再续前缘——老杭州人的茶叶罐又能满了.docVIP

九曲红梅再续前缘——老杭州人的茶叶罐又能满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合花茶 九曲红梅再续前缘——老杭州人的茶叶罐又能满了   一提起杭州的茶叶,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也成了人们定义杭州茶叶的标签。或许人们早已忘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杭州人家里,一般都有两个茶叶罐,一个放绿茶,一个放红茶。   当年,和西湖龙井“红绿”相配、相得益彰的红茶有着一个极为优雅的名字——“九曲红梅”。就连弘一法师也曾用“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来形容这味美茶。   由于种种原因,九曲红梅茶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在杭州钱塘江畔的一个小村里,满头银发的冯赞玉老人50多年来一直在为这一制茶技艺辛勤付出着。2013年的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上,暖人心脾的九曲红梅又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续写着昔日风采。   一片茶地的清香   “这里可是纯天然的氧吧,绿化面积占全村面积的九成以上。”64岁的老冯是“九曲红梅制作技艺”的唯一传承人,说起双灵村的自然环境,他总是特别自豪。   双灵村,地处双浦镇大坞盆地,三面环山。村里的山是杭州市区里的第一高峰如意尖,海拔537米;水则是西湖区最大的水库板壁山水库。“除了树木,村里最多的还是大片茶园,山林面积达到了4900余亩,茶园800多亩,是西湖龙井的二级保护区”。跟随老冯的步伐,我们走进了双灵村。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村民们对茶园有着形象的描述——“既产绿,又产红”。老冯告诉我,“九曲红梅”,又称“九曲红”,源出为武夷山的九曲溪。相传太平天国期间,福建武夷农民向浙北迁徙,在灵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栽茶,以谋生计。南来的农民带来优良茶种,又善制红茶,很快便被杭城茶行、茶号收购,沿袭至今。   53岁的村民徐良,是土生土长的双灵村人。从小,他就听着长辈们说着这片茶地里“生产”出的各色故事,最多的还是关于九曲红梅。“上世纪30年代,在杭州最热闹的中山中路上,只有两家茶叶店,一家是狮峰龙井,另一家便是九曲红梅。”   这些,徐良是一直记在脑中。“那时,江浙沪一带的茶商都以能买到九曲红梅为荣,江南一些茶叶店里陈列的盛茶锡罐上,也常有九曲红梅的标记。上海的茶行里,九曲红梅也是卖得最俏的茶叶之一。”   不仅如此,“移民”到村里的红茶,还获得了国际学者的认可。2002年,著名数学家霍金到了杭州河坊街,点名要喝九曲红梅,他用唯一可以活动的三个手指在电脑上连声称赞这种茶好喝。   一杯红汤的功夫   最近,村民楼红盛的家中,一楼的阴凉处的三个竹匾里摊着嫩绿嫩绿的芽尖儿。“这是刚采回来的茶叶,正做着九曲红梅的第一步——摊青。”老楼热情地介绍,“和西湖龙井相比,九曲红梅没有那么‘挑剔’,夏秋茶也能拿来做。”   老楼拿出一小袋自己前几日试着制作的九曲红梅让我品尝。只见这茶色乌润深沉,形状如同弯曲的鱼钩一般。仔细观察,一个个干松的“鱼钩”竟是相互“牵挂”着的。凑近一闻,裹着一丝熟地、陈皮的沉郁香气。   一旁,老冯轻轻抓起一撮,凑近鼻尖。老冯笑着说,“这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叶片里的含水量在6%左右是最为可口,含水量多了或是少了闻一闻,摸一摸都知道。”   冲泡之后,杯中的茶芽渐渐舒展,曲曲伸伸,像小鱼儿在水中上下浮动;茶水汤色鲜亮红艳,香气馥郁,看上去茶叶朵朵艳红,如同水中红梅一般,绚丽悦目。和红茶精品大红袍相比,“九曲红梅”更加细小精致,小小地抿一口茶汤,淡淡的红枣香扑鼻而来,伴随着还有一丝杭州春天的自然花香、果香。   老冯家祖上都是制红茶的高手,他从小耳濡目染,初中毕业就开始炒茶的他,对于这种纯手工制作的工艺更是烂熟于心:“与西湖龙井不同,九曲红梅采摘的青叶须大而嫩。”   经过一天的摊青后,便通过日光或加温进行萎凋,待青叶变软后,经反复揉踩成条状,再装入粗布袋中使之成球形时用脚着力揉捻加压至汁液外流。然后在袋中热闷1小时左右,最后薄摊在篾垫上晒干或用焙笼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揉捻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打圈,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叶片都受力均匀。”老冯说,只有把叶片的细胞全部碾碎,才能让茶多酚等物质充分氧化,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同时也提高茶叶的甜度和香气。   现在制茶虽已用萎凋槽、揉捻机、发酵架(室)、烘干机等机械加工,但还是遵循着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四道工序。“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还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更有利于茶叶质量的稳定。”老冯说。   “以往,清明前最好的头茬都拿来做龙井了,品质最优的九曲红梅数量就大大减少了,这也降低了九曲红梅的品质。”老冯有些无奈,可心里始终独爱着那一味“红”,认真做好功夫茶的信念也一直没变。   一个村子的期盼   昔日里的上等品,就这么淡出人们的视线,老冯实在于心不忍。坚守着这份祖传的技艺,又通过各种途径去参加培训、学习和实践,老冯成了省里的优秀农技员。200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