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社会公共管理体系建设
城市社会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下面带来城市社会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社会公共管理体系建设【1】
摘要:公共危机管理是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的首要功能是必须具备抵抗公共危机的能力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成为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重点
我国这样一个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国家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是提高城市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公共管理体系;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是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的首要功能是必须具备抵抗公共危机的能力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成为城市社会公共管理的重点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区间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发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公共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体系的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国家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我国正处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过程中
原来毫不担心的安全保障有时变得极为脆弱自然环境如此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同样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受到各种冲击不得不面对时空范围广、传递速度快、爆发频率高的公共风险
一、城市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现状
公共危机事件从根源上讲都有不同的特性从本质上讲都有自己的一些规律建立公共危机应急体系我们针对的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应急、响应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防止危机发生以后带来的后果建立起有效的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应急、响应、善后处理的工作来应对突发事件把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是提高城市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应急预案体系
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
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总体预案》出台后各省市先后出台适合本省市的总体预案和分项预案
具体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和全社会参与等六大方面的内容
以哈尔滨为例目前哈尔滨政府网公布出47项应急预案其中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11项;二是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26项;三是公共卫生类应急预案7项;四是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3项
哈尔滨市8区10县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街道和社区也有各自的(应急预案)并与市级《总体预案》联动发挥作用
(二)避难场所建设
自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的政府应根据当地居民人口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明显标志
全国各省市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实际制定地方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建设标准、数量、布局等
以哈尔滨市为例自年开始规划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首批20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在全市8个区累计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可容纳52万人
截至年10月哈尔滨市共设立市、区、街道三级应急避难场所200余处
哈尔滨市已有的应急避难场所都是利用现有公园、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场地改造而成通过应急水电、厕所、物资供应、医疗卫生、防疫等设施设备实现应急避险功能
《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针对地震、洪水、流行疫病等灾害规划各类抗震紧急避难场所831处和各类固定及中心级避震疏散场所64处并将逐步建立覆盖包括呼兰、阿城在内的全市防灾避难疏散空间体系
按照安全第一、就近布局原则重点选择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和广场等临近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共建筑等人口相对密集区域年5月又确定20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52万人以上灾难发生时群众及救灾物资将在最短时间内送达
(三)公共危机视频监测系统建设
全国各城市在公共危机视频监测系统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争做到城市的全覆盖
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繁华地段、重点单位、金融系统安装监控摄像机在治安卡口安装高清智能卡口系统此项工程实现城市视频网络系统的无缝衔接数据资料实时传输视频图像随时调用预防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同时使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得到及时控制
二、应对公共危机突发事件的保障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