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译文- 干湿交替循环对碳、氮矿化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37 (2005) 339–347 干湿交替循环对碳、氮矿化的影响 Maysoon M. Mikhaa,*, Charles W. Riceb, George A. Millikenc aUSDA-ARS, Central Great Plains Research Station, 40335 County Road, GG, Akron, CO 80720, USA bDepartment of Agronomy, 2004 Throckmorton Plant Sciences Center,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KS 66506, USA c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102A Dickens Hall, Manhattan, KS 66506, USA 摘要 土壤的干湿交替是土壤团聚、土壤有机质(SOM)分解和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我们研究了土壤干湿交替过程中的C、N来源,并研究其是否来源于微生物死亡或团聚体破裂。我们从排水良好的Kennebec河流采取10 cm深的粉砂壤土样品。实验将具有稳定含水量的土壤和经历四个干湿交替周期的土壤进行比较,实验周期96 d,培养温度25.8 ℃。分别在干周期和湿周期的时候测定矿化碳和矿化氮的含量。土壤的粒径组成分析通过湿筛法对粒径进行分级,共分为四个等级(>2000,250–2000,53–250和20–53μm)。同具有稳定含水量的土壤相比,反复的干湿交替显著的减少了矿化氮的积累。同稳定含水量处理相比,干湿交替处理下矿化碳的减少量随培养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反复干湿交替处理下的矿化碳通量显著降低。两种水分处理下的土壤粒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矿化碳和矿化氮含量更多的来源于微生物,且干湿交替并未对土壤团聚体结构造成影响。 关键词: 干湿交替循环; 碳、氮通量; 团聚体瓦解及粒径分布 1. 引言 干湿交替能激发微生物活性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SOM)的矿化(West et al., 1992; Denef et al., 2001a,b). 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增加有部分是因为土壤干湿交替期间微生物的死亡(van Gestel et al., 1991, 1993; Cabrera, 1993; Magid et al., 1999),部分是因为有机残留物的分解(van Gestel et al., 1993; Appel, 1998; Denef et al., 2001a,b)。无论微生物量或有机残留物均能增强矿化作用(van Gestel et al., 1993; Pulleman and Tietema, 1999)。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干燥条件下受水分胁迫的影响(Grif?n, 1981; Harris, 1981)。微生物内部压强的平衡可通过细胞质壁分离及降低内部水压来实现。在干燥条件下,微生物可能会因为内外压强不平衡而死亡。细胞间溶质的累积(有机或无机)是细胞做出的减少外部基质劣势的有效反应。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细胞内部之间不同的水势会导致细胞膨压 (Harris, 1981)。当干燥土壤变湿时,土壤的水势变化最快。而干燥过程通常进行的很慢,使得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细胞内的基质。干燥土壤通过降雨或灌溉的再湿润,其湿润锋穿透干燥土壤的过程发生的很快(Kieft et al., 1987)。 Harris(1981) 猜测细胞壁厚度是微生物承受这些快速变化的土壤基质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那些没有在干燥中幸存的微生物细胞则被作为土壤有机质的一部分(Marumoto et al., 1977),相反在干燥条件中被动平衡的细胞在湿润的过程中会重新复水(Kieft et al., 1987)。那些适应干燥条件的微生物细胞必须重新调整他们的内部水势来应对新的湿润环境。土壤水势的增加将会产生如下结果:(i) 大量的水通过细胞壁,由于过度的膨压会导致细胞组织膨胀,溶菌作用增强;(ii) 细胞间溶质通过快速分解代谢产生 CO2而消耗;(iii) 细胞间溶质被运输到细胞外。直接结果是细胞间溶质的释放,如氨基酸、铵化合物和甘油(Kieft et al., 1987)。这些易降解的有机物会被幸存下来的微生物所利用,因此导致土壤再湿润后土壤呼吸的增加(Bottner, 1985; van Gestel et al., 1991, 1993)。 干湿交替循环也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比如团聚作用。干燥土壤再湿润会影响土壤团聚作用的原理在于在快速吸收自由水期间,空气被截留在空隙中并且被挤压,导致的土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