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轧辊与轧辊轴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② 摩擦 辊身表面与轧件之间由于变形区中的前后滑、轧件咬入打滑或卡钢造成相对运动,而造成轧辊表面剧烈摩擦。 ③ 热负荷 热轧时轧辊辊身受轧件高温及冷却水交替作用,产生的热循环应力;冷轧时由于轧件变形热效应,轧辊表层也产生热循环应力。 ② 辊面剥落 轧辊受到循环接触应力交替作用表面产生掉块形成凹坑。 ③ 折断 过大轧制压力产生的机械应力是断辊的主要原因;铸造时的残余应力一般不至于断辊。轧制时如冷却水足够,单纯的热应力不至于断辊,但由此产生的细小的裂纹扩展,形成应力集中源加上一定的机械负荷作用或断水可能致断辊。 梅花形辊头 轴承座的自位性 ⑵ 优点:承载能力大,寿命长、刚性高,适 于各种转速和载荷条件;并可降低对轴承衬材料的加工要求。 缺点:需要可靠的高压液压系统及相应的保护装置,造价较高。 3.4 轧辊的扰度计算 3.4.1 二辊板带轧机轧辊扰度的计算 3.4.1.1 辊身中央断面总弯曲扰度的计算 3.4.1.2 辊身中央与板边缘扰度差值的计算 3.4.1.3 辊身中央与辊身边缘扰度差值的计算 3.4.2 四辊板带轧机轧辊扰度的计算 3.4.2.1 支持辊的挠曲变形 图 3-11确定 时所用的计算图 3.4.2.2 工作辊的挠曲变形 图 3-12 确定 时所用的计算图 3.4.2.3 轧辊间中部与边部压力差 的确定 3.5 轧辊专用轴承 3.5.1 轧辊轴承工作特点及其类型 3.5.1.1 轧辊轴承的工作特点 负荷大,径向尺寸受限制 轧辊轴承承受的热许用值高 工作温度高, Tmax=300-400 ℃ 工作环境恶劣(水、油、乳化液 、铁皮、灰尘) 3.5.1.2 轧辊轴承的主要类型 轧辊所用轴承一般有滑动轴承、滚动轴承和液体摩擦轴承。 图3-12-1 开式轴承中各种形状的主轴承衬 图3-12-2 二辊及三辊轧机的轴瓦配置 3.5.2 滚动轴承 ① 滚动轴承特点 优点: 摩擦系数低,能耗小; 磨损小,寿命长; 刚度大,产品精度高; 采用油、油脂或油雾润滑; 缺点: 外廓尺寸大,造价高,轧辊辊颈直径小,强度下降。 ② 滚动轴承类型 圆锥滚柱轴承 圆柱滚动轴承 球面滚柱滚动轴承 辊针轴承 3.5.2.1 圆锥滚柱轴承 图3-13 圆锥滚柱轴承 1-固定环;2-锁紧螺母;3、8-螺钉;4-螺丝环;5-定位环;6-支持辊辊头;7-键; 9-自位球面垫;10-轴承座;11-内圈;12-锥形滚柱;13-支持辊辊颈;14-内圈环;15-固定环 特点: 四辊冷轧支持辊、工作辊,热轧工作辊 无自动调心,需自位球面垫 无须止推轴承 不适合高速条件下工作 轴承内圈与轧辊辊颈采用动配合 3.5.2.2 圆柱滚柱轴承 图3-14 1700 四辊冷轧机的多列圆柱滚柱轴承 1-圆柱滚柱轴承;2-止推轴承;3-辊颈:4-轧辊 特点: 高速重载 无自动调心,需自位球面垫 须止推轴承承受轴向载荷 轴承内圈与轧辊辊颈采用静配合, 在轴承座内为过渡配合 (5) 内圈具有互换性 3.5.2.3 球面滚柱轴承 图3-15 球面滚柱轴承 1-球面滚柱; 2-球面套圈;3-隔离环; 4-锥形辊颈 特点: 常用四辊冷轧机支持辊 能自动调心,不需自位球面垫 无须止推轴承 3.5.2.4 滚针轴承 特点: 常用多辊轧机和小型四辊冷轧机工作辊 可以取消轴承的内圈或外圈,或二者都不用 零件的加工精度与光洁度以及滚动面的硬度要互相配合 需止推轴承 由于多列轴承无自位性, 必须在轴承座受力支 承 处加球面垫,以保持其 自位性。 3.5.3 轧辊用液体摩擦轴承 根据油膜形成的方去不同,液体摩擦轴承又分为动压 油膜轴承、静压油膜轴承和动-静压油膜轴承三种类型。 3.5.3.1 动压油膜轴承 ⑴ 特点 ① 摩擦系数小,能耗小; ② 承载高,冲击敏感性小,运行平稳; ③ 适于高速运动; ④ 寿命长; ⑤ 体积小,结构紧凑。 ⑵ 油膜形成阶段 ① 当辊径静止时,轧辊凭自重自然与轴承底部接触; ② 轧辊开始转动时,转速较低,利用摩擦副表面的 相对运动,把油带入摩擦表面之间,建立压力, 油膜分开摩擦面处于半干摩擦状态,轴颈偏移; ③ 随转速提高,形成油膜,油抬起轴颈(在 ,辊颈向几何中心移动,并到达几何中心实现 处形成高压); ④ 液体摩擦正常工作。 图3-16 油膜轴承截面中压力分布与偏移位移 a-静止状态;b-轴颈旋转时油楔径向压力分布 3.3.1.3 辊头强度

文档评论(0)

2266685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