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 * 痰涌致病 如见喘急痰涌,胸满不能平卧,咳痰黏腻,舌苔厚浊者,又属以痰为主 当用三子养亲加厚朴、杏仁、葶苈子、猪牙皂等 医学 * 病案一 刘某,男,34岁。工人。初诊1990年11月7日。 哮喘反复发作4年余,近一月来持续频繁发作。喉中作水鸡声,痰鸣喘咳,气急,咯黄色黏痰,排吐不利,胸部闷痛,咳则尤甚。咽干作痒,口干,烦热,面赤自汗,口唇、指端微绀,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 证型: 痰热塞肺,肺失清肃 治则: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热哮证 处方:定喘汤加减 药物:蜜炙麻黄6克,炒黄芩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光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海浮石10克,芦根20克,射干6克,广地龙10克,金荞麦根15克,南沙参10克。7剂,水煎服 医学 * 病案一 二诊:11月14日。药服3日哮喘即告减轻,痰易咳出,连服1周,喘平,咽痒,面赤自汗,胸部闷痛俱见消失。但有干咳,咳痰质黏,咽部干燥,唇红。痰热郁蒸,耗伤阴津 证型 痰热郁蒸,耗伤阴津 治则 清化痰热,养阴生津 前方去掉法半夏10克、射干6克,增加芦根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生甘草3克 医学 * 病案二 周某,男,34岁。 初诊:1976年1月24日。 主诉:婴儿时期曾患奶癣。4年前开始哮喘,每逢春秋必发,且逐年加重,常持续两三个月不见缓解。平时特别怕冷,易感冒,不欲饮水。此次发病起于去秋,迄今时轻时重,曾用多种西药包括激素等治疗未能控制 诊查:半夜后哮鸣气急,舌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 证属外寒内饮,久病体虚,气阳不足 治法: 治当助阳解表蠲饮,标本并图 处方:生麻黄6克,桂枝6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6克,苏子12克,姜半夏9克,陈皮6克,炙细辛3克,熟附片12克(先煎),磁石3克(先煎)。14剂。 另方:黄芪片100片,每日3次,每次5片。 医学 * 病案二 二诊:2月7日。药后哮喘缓解,日来喉间稍有哮喘,胸闷气短,有痰 原方改生麻黄9克,加局方黑锡丹6克分吞。7剂。 另方:胆荚片(猪胆汁、皂荚、草河车)两包,每日3次,每次5片。 上方药服后哮喘基本控制,咳痰亦轻,嗣后改用丸药,予附桂八味丸温肾扶阳为主,并加用黄芪片、地龙片吞服。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医学 * 谢谢大家! 祝愿同学们 高兴地学习! 愉快地生活!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医学 * 哮 病 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二科 主 任、主任医师于波 医学 * 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医学 * 历代医家论述 《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在许多篇章里,都有有关哮病症状、病因病机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说之“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即包括哮病症状在内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明·虞抟《医学正传》则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医学 * 西医学命名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医学 * 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医学 * 病因 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而致诱发 体虚病后 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 如幼儿哮病往往由于禀赋不足所致,故有称“幼稚天哮”者 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导致肺虚。肺气不足,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均可致哮 一般而言,素质不强者多以肾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为主 医学 * 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藏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的病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