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電子電路佈線與構裝 報告
11月份
IC 設計技術與突破
通訊工程四甲
林鉦育
99.11.28
一.晶片設計速度跟不上摩爾定律
IC設計是最近幾年經常在談標準的產業。根據isupply市場機構及EETimes的調查統計近四年來在晶片上平均SIP(矽智財)分佈約在55~77%。
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編程邏輯裝置)元件業者也好,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邏輯閘陣列)元件業者也好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業者都無不希望和Fabless (無晶圓,即IC設計)的業者能共同把它至少提升到80%~90%甚至更高。
但是摩爾定律(Moores Law)指出,面積相同的晶片中,所包含的電晶體數目(Transistor Count),每十八個月會增加一倍,也因此,設計的複雜度也會以同樣的速率倍增,既有的設計方法,終將無法滿足設計工程師與時間賽跑的需求。
由於晶片製程技術的進步,大幅減少晶片製作成本與晶片面積,系統單晶片能提供廣大的設計空間,讓設計工程師可在晶片中,加入更多實用的功能,使系統單晶片SoC (System-on-Chip)一躍成為晶片設計的主流趨勢。
設計者根據不同的產品需求,將控制處理器 (contro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記憶體 (memory)、連結網路 (Interconnection)、數位/類比電路等多樣模組的矽智財 (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SIP) 整合於一單晶片上,使其具備完整系統功能。整個半導體產業由EDA、IC設計到製程、封裝、測試,正經歷著一場SoC革命。
二. 開發技術瓶頸的突破
整個IC設計流程從制定設計規格開始,一直到產生GDSII格式的檔案為止主要的步驟如下:
1. RTL (Register Transfer Level)設計與驗證:設計工程師依產品功能需求,將IC的運算模式寫成程式碼(例如Verilog、VHDL或mixed language),並驗證該程式碼是否符合需求。
2. 硬體描述語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分析):針對程式碼做分析與改進,如程式碼的型態檢驗、功率預估即可測性分析。
3. 可測性設計(Design For Testibility;DFT):依需要加入Scan或BIST(Built-in Self Test)電路。
4. RTL平面規劃(Floorplan):將程式碼做適當的分割,成為模組型態,依據各模組的運算複雜度規劃每個模組的運算時間上限(Timing Budget)。
5. 合成(Synthesis):將RTL程式碼透過合成工具以適當的標準元件庫(Standard Cell Library)轉成閘級層電路連線關係(Gate-Level Netlist),此時程式的內容已由原先的程式碼轉換成邏輯閘。並產生標準延時格式(Standard Delay Format;SDF)以建立時序模型。
6. 佈局前驗證(Pre-layout Verification):包含時序(Timing)與功能模擬、功率分析、事件驅動模擬(Event-Driven Simulation)級週期基礎模擬(Cycle-Based Simulation)。
7. 實體實現(Physical Implementation):依據設計工程師的閘級平面規劃需求完成佈局,包含依IC的I/O腳位安排,各功能區塊的佈局與自動繞線。8. 實體驗證( Physical Verification)通過設計規則檢測(Design Rule Checking;DRC)以及佈局與線路比對檢測(Layout Versus Schematic checking;LVS),以確信沒有違反晶圓製造廠的設計規則以及實體與邏輯設計一致。
9. 電阻電容資料萃取與延時計算:產生電阻電容資料萃取(RC Extraction)與延時計算(Delay Calculation)等電性資料。
10. 佈局後再最佳化(Post-layout Re-optimization) :在佈局後作一些簡化與最佳化的動作。
11. 佈局後驗證(Post-layout Verification):根據修改佈局後的電性參數,再次驗證其功能與時序無誤。
12. GDSII檔出圖:將完成的佈局徒儲存成GDSII格式,光罩廠便可依據晶圓廠提供的光罩製作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