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西宗教文化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一、此岸与彼岸 在对宗教的态度上,中国文化就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则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不关注超越现实人生的彼岸,而是倾向于入世和人道的价值取向。即便是祭祀,人们也基本上是从社会功能方面予以肯定,对现实社会及政治的关注远胜于对神界的关注。 从中国神话的零碎化也能看出中国人的这种思想倾向。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流传的神话,儒家常进行历史化的改造。如当子贡向孔子提及黄帝有四张面孔的神话时, 孔子说:“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此谓之四面也。”这就将一个神话改造成一段历史了。 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世俗的、功利的,在这种价值尺度的引导下,中国民间的宗教行为就呈现出一种“大杂烩”的情况。 西方对彼岸的关注主要是受基督教的影响。当然,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也表现出这种趋势。柏拉图的理念说显示出一个高于现实的世界的存在。 基督教认为人的存在是有限性的,并且具有原罪,因而人的自救和自我解脱是不可能的,人只能把得救的希望寄托于彼岸的上帝。 二、多元和一元 中国: 三教合流 儒释道“三教合流”,以儒家传统的人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杂糅了佛教注重心性修炼的思维和实践方式,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的诱惑与恐吓手段。P198 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只有一点阳光,超出劫数之外,在身中为性海,即元海也。 ——丘处机《长春祖师语录》 在词汇上,涉及到三家的典籍。在思想上,也糅合了三家的思想。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这首词也是丘处机写的。文人形象与道士形象紧紧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开。 南宋另一个道士白玉蟾,有人给他的著作《修仙辨惑论》作跋,这样描述他:“先生……心通三教,学贯九流,多览佛书,研究禅学,参受大洞法箓,奉行诸家大法”。修道还是证佛的界限很模糊。 2.多神崇拜 可参看课本199页,或/question/267553466.html 其实在《西游记》里我们也可看出中国多神崇拜的大致情形。 多神崇拜表现出中国人对末知世界的敬畏,宿命的人生信念,世俗的生活目标,功利的权力崇拜。 比较《唐王游地狱》(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与《神曲》 P200 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不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此一段可看出,中国文学对地狱的描写虽蕴含着对现实的批判,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种好因,以获取更好的果。其价值取向是世俗的、功利的。而《神曲》对地狱的描写虽表现其对现实的批判更为严厉,但最终的落脚点在于通过信仰,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 (二)西方:一元神 柏拉图:理念说 亚里士多德:四因论 基督教:一元神的上帝崇拜 犹太教:不能信仰别的神 三、拯救与逍遥 中国文化:乐感文化,天人合一,性善论,精神自足。 基督教文化:罪感文化,原罪 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知?”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