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玉的中国历史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玉石一样把富贵、高雅与纯洁、质朴如此有机地融合成一体。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从久远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当时的人们在制作石质工具时发现有些石头其硬度和柔韧性都好于普通石头,而其外观也给人带来美感,这些石头就成了玉。
玉在中国文献的记载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在黄河流域属于夏文化的后冈第二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如玉玦、玉刀等。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朝代时,玉就有了比较广泛的使用。商朝时,玉器雕刻业达到高度发达水平。仲丁迁都之敖的郑州商代遗址和盘庚迁都之殷的安阳殷墟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玉器,有礼器、仪仗=装饰品、艺术品和仿制工具等,同时出土的甲骨刻文上也有“正(征)玉”、“取玉”的记载。周朝时,玉的使用更加广泛。王公诸侯无不贵用昆仑之玉。“北用禺氏(即‘月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管子》)。穆王曾经专门西巡昆仑,“攻棋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穆天子传》)。《周礼》载当时已有专职官员“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玉被认为是一种神器,在祭祀、仪仗、服饰、交际和适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使用,文献记载也非常详细。《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礼记》云:“天子晋珽,方正于天下也”;又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于玉比德焉”。《荀子》说:“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交友以环。”《管子》载有用玉作货币的事,“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也有大量的关于玉石的记录。其“青州篇”记载:“岱畎(音同犬,指田中间的沟)丝、枲(音同洗,指大麻的雄株,只开花不结果)、铅、松、怪石。”意思是泰山一带要进贡丝、大麻、锡、松以及奇异的石头等贡品;这些奇异石头根据专家们考证就是玉石。在那时,玉石是被作为朝拜帝王的供品。而三皇五帝时候,很多部落联盟首领的器皿和用具也是玉制成的。例如“碗”字,根据专家们考证,它最早是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候的碗,是在一块小石头上凿一个坑。所以我们的古人在他们原始的壁画上留下了碗的画像,越早的壁画上其越精致,越象一只碗的样子,越象形;越晚的画像上越粗糙,越不象,越会意。经专家们考证这可能是碗字演化的历史缩影。更令人惊异的是,在碗的四周,我们很明显地看到穿着华贵衣服的人,同时还有标志着光芒的斜线。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古代部落首领们的碗是在一块合适的玉石上开凿一个坑。所以,今天我们看碗字,就有点碗的形状。
《尚书》“徐州篇”又云:“泗滨浮磐”。意思是泗水边上出产的可以制謦的石料;“雍州篇”则明确区分了珠宝、美石与美玉:“厥贡惟球、琳、琅玕。”
查《新华大词典》你会发现,“琅(音同廊)玕(音同甘)”只有唯一一个解释,“象珠子的美石”;“琳”则是指“美玉”。这句话的意思是,贡品要算珠宝、美石和美玉。这些都是我们先祖佩带的饰品。
查阅甲骨文,你会发现,商朝的“王”字,其实就是用一根绳子把三片玉石串连起来。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不妨大胆地下一个结论:王原本就是戴着玉石的人。“玉”字在我们先人的眼睛里则变成王腰间佩带的那一点饰品。王佩带的东西肯定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当时最尊贵的东西只有玉石了。
《周礼》“周公植壁于座”的记载,可说是奇石赏玩在具体行为上的发端。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玩赏美玉已经成为王公贵族的时髦。
至于说到奇石文化的发端,莫过于《易经》。南怀谨先生说,“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周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字是人字下面两竖,意思是象一个人顶天立地站在那里,象块大石头一样安稳、清白、巍然。其石亦主要指玉石。
从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明清约2400年的历史中,皆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此后中国就没有或极少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洗礼”而直接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中国的历史文化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科学研究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无不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密切相关。而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重文轻理“和“官本位’的思想烙印。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人们对宝玉石的认识和欣赏就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如多受人文主导‘崇尚灵性和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