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潘冬子”的红色坚守》阅读.docxVIP

爱国故事:《“潘冬子”的红色坚守》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大安是许世友离开家乡后奶奶托先生给起的大号,后来父子重逢,许世友给儿子更名许光,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期望。   人如其名。   许光的一生印证了四个字光明磊落。   许光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1987年7月,新县大雨成灾。   县里让许光负责箭厂河、陈店、郭家河等几个乡镇的防汛抢险工作。   有一次凌晨一点多,许光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的紧急通知,要求务必连夜赶到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抢险。   尽管当时身体有病,许光还是冒雨赶到所包乡镇。   由于连下暴雨,多数道路已被洪水冲毁,吉普车突然栽入一个两米多深的水坑,惯性的力量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许光整个头部从前挡风玻璃中撞出来,当场重伤昏迷。   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头部伤口有5处之多,最严重的一处从额头到面颊整整缝了36针,经过9天9夜的紧急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负伤后本应在家休养,但许光考虑的仍然是水库安全,当伤情稍有好转,就立即继续赶到最前线逐个水库排查。   在那场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季节,许光所负责的几座险库安全渡汛,没有发生任何险情,受到了河南省和信阳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此类敬业如命的事,在许光身上数不胜数。   许光的妻子杨定春清晰地记得,许光在新县武装部和人大工作了20多年,单位再小的事也比家里的事重要。   每年下乡支农时,虽然离家不是很远,但是为了帮助农民及时耕作插秧,常常一个多月都不回家。   每次回来身上又酸又臭,都是带回一包脏衣服。   许光是大信之人,说到做到,言行如一。   他曾对父亲承诺绝不利用父亲的影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父亲活着如此,去世后也如此。   许世友将军去世后,将军的老部下、当时武汉军区一位领导出于对老*后代的关心,有意调许光到武汉工作。   许光认为如果这样做影响不好,也违背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坚决放弃了这次机会。   许光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清廉作风。   据许光的老战友、原新县人武部科长丁进先回忆,许光虽然是名将之子、人武部领导,但从来不摆官架子,他常说要求别人做到的,我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人武部以前配了一辆专车,许光下乡检查工作只要提出申请,完全可以带车下基层,但他从来不用,每次都是和工作人员一起挤班车,如果时间允许,也从来不在乡镇吃饭。   许光烟瘾很大,但他公私分明,无论开会、出差还是办公,他从来不抽公家的烟。   有一年,许光与几位乡亲前往南京看望许世友将军,当时来自湖北省的一位村支书看到许光抽着廉价烟,开玩笑说你作为一个县级干部,抽的烟还不如我一个农民抽的好。   直到20世纪末,他还抽着当地的散花和芒果牌香烟。   据许光的大女儿许道江回忆,在电话普及后,县里为许光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但是父亲几乎都是接听而不拨出,也不允许家里人私事打电话,因为他不想让县里给他报销电话费,怕浪费公家的钱。   许光在1982年转业后,县里考虑到他家庭人口多,就将前任县委书记调离后腾出的一个院落分给他居住。   但是当1990年新县人大常委会盖家属房时征不到地,许光听说后在不要任何报酬和转让费的情况下,就把家里的院子让了出来,他带着家人搬到附近的山坡上租住别人的房子。   后来人大的家属楼盖成后,他搬到了不足70平米的小公寓房。   让许多人不可思议的是,让出地皮、拆掉房子的许光没要任何拆迁补偿,不仅分的房子比原来的面积小许多,房款还是许光拿出仅有的积蓄付清的。   有人不理解,认为这是傻;家人也不同意,认为这是明摆着吃亏。   许光说有什么不理解,公家的房子、公家的地皮,分给我们住住,怎么就成了我们的了呢。   占公家便宜,说什么我也不会干。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许光的一生崇尚勤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艰苦本色。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子女多,许光连买件新衣裳都捉襟见肘,他就用父亲寄来的90块钱买了一架缝纫机为子女做衣服,自己则新三年旧三年穿着一件的确良,一双旧球鞋。   记者在许光生前居住的仅有70平方米的公寓房内看到,70年代的大衣柜、90年代的老电视、旧式沙发,仍整整齐齐的摆在那里。   许道江告诉记者考虑到两位老人年龄已高,我们兄妹多次提议更换电视和安装空调,而他坚决不同意,教育我们要能吃苦、能耐得住清贫,不要贪图享受!有物力、财力和精力要用在建设事业上,多做好事,多干工作。   对家里如此,对公家的事也是如此。   许光任武装部副部长时,分管营房基建工作。   有一次,他在现场看到地上掉了几枚钉子,赶快弯腰捡起,同时又把地上的碎木屑搓起来交给工人烧水喝。   他说小钉子、碎木屑都可以物尽其用,一点也不能浪费。   许光的好作风在新县有口皆碑。   原新县人武部科长丁进先回忆说,许光担任副部长时,单位分配家属房,按照级别他可以分到一处团职房。   然而,他却主动提出我是本地人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