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计数单位“千” 突破数数难点 点子图 小棒 计数器 ↓ ↓ 数数、组成、读写数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注重已有的知识基础。 体现整理性。 体现知识的迁移。 2.适当与解决问题分开。 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 在情境中回忆 递等式 ↓ 综合算式 ↓ 扩展到乘除混合运算 ↓ 总结 明确规定 ↓ 唤起经验(乘加、 小括号) ↓ ↓ 情境引入 扩展 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用图示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体验过程,了解步骤 解决问题 中间问题 列综合算式, 写单位名称, 口答。 回顾,突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巩固,中间问题不同,方法不同 需两步解决的各种问题(含两级)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体系更为合理。 由三上移至二下。 加强操作性,与表内除法对照 2.新增试商例题。 3.重编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 解决问题 除法竖式 试商 重新设计主题图,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操作 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操作、对比中理解 在操作中理解 求商 操作 关系 巩固 除法竖式 解决问题 进一法 解决问题 等余问题 实践与综合 小小设计师 活动目的 1.结合图案的设计,感受轴对称图形、图形 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3.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创造美。 存在的问题: 1.切忌上成手工课:没数学味。 2.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要求、作好计划、 通过操作解决问题、组织好交流。 3.可提供一定数量的素材,与表内除法等结合 在一起进行;或者让学生进行想象等。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口算加、减法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加强数感的培养 注重估算的教学 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渗透。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认识 解决问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口算 例7 例8 例9 例10 例11 例12 例13 数感、认识一千 数数、认识“千” 数的组成读写 用算盘记数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数数、认识“万” 整理数位顺序表 读数并总结读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 写数并总结写法 比大小 近似数 培养数感 被除数≤12 探索求商的方法 连加 连减 ↓ 图示 用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36 用乘法口诀求商 情境更直观 重在求商方法,渗透 解决问题 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一、教学内容 认识轴对称图形 认识平移和旋转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移至二年级上册。 2.从典型素材引入(情境感知),在活动 中理解。 3.根据课标要求,降低难度。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 旋转 解决问题 平移 实物 对称现象 ↓ 图形 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 实物 ↓ 图形 图形的平移 (判断) 平移现象 实物 ↓ 图形 点的旋转 (直观感知) 旋转现象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教学内容 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注重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 求商的过程。 注重知识的迁移。 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2.重新编排解决问题的内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沟通联系,促使迁移 形成“用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 ”认识结构。 二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简 介 一、内容变动 1. 降低了难度(第一、三单元) 统计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 整理数据的方法。 只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 旋转现象。 一、内容变动 2. 完善结构体系(第五、六单元) 及时安排混合运算单元。 将“有余数的除法”移至二下。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二、编排特点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 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 3. 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针对性练习。 带着练的内容。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一、教学内容 收集数据的方法 记录数据的方法 统计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体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体现统计的作用。 1.依据课标,重新编排。 2.内容的选择紧密结合学生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