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动物生物化学第八章.ppt

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动物生物化学第八章.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第二节 核苷酸的降解 嘌呤的分解 嘧啶的分解 第三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嘌呤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IMP的 生物 合成 IMP转变为GMP和AMP 嘌呤核苷酸合成补救途径 2、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 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尿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 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 二、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核糖核苷酸的还原反应 核苷酸的合成及相互关系 尿嘧啶+PRPP 尿嘧啶+1-P-核糖 尿嘧啶核苷+ATP UMP+PPi 尿嘧啶核苷+Pi UMP+ADP 嘌啶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比较 相同点 1. 合成原料基本相同 嘌啶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2. 合成部位对高等动物来说,主要在肝脏 3. 都有2种合成途径(从头和补救途径) 4. 都是先合成一个与之有关的核苷酸,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核苷酸 不同点 1. 在5-P -R基础上合成嘌呤环 2. 最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IMP 3. 在IMP基础上完成AMP和GMP的合成 1. 先合成嘧啶环再与5-P-R结合 2. 先合成UMP 3. 以UMP为基础, 完成CTP, TMP的合成 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1、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合成与分解途径特点,掌握嘌呤环、嘧啶环的原子来源;了解核苷酸水解酶类,特别是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特点。 难点: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异同点,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碱的终产物。 第一节 核酸的酶促降解 食物核蛋白 蛋白质 核酸(RNA与DNA) 胰核酸酶 RNA酶 DNA酶 (磷酸二酯酶) 单核苷酸 胰、肠核苷酸酶 (磷酸单酯酶) 核苷 磷酸 核苷酶 (水解或磷酸解) 戊糖或磷酸戊糖 碱基 核酸的消化 排出,很少利用 第一节 核酸的酶促降解 一、核酸酶 二、限制性内切酶 核酸酶 核苷酸酶 核苷磷酸化酶 核酸 核苷酸 核苷 碱基+戊糖-1-P 磷酸 一、核 酸 酶 1、核酸酶的分类 (1)根据对底物的 专一性分为 核糖核酸酶(RNase)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非特异性核酸酶 (2)根据切割位点分为 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2、核酸酶的作用特点 外切核酸酶对核酸的水解位点 5′ p p p p OH B p p p p 3′ B B B B B B B 牛脾磷酸二酯酶( 5′端外切 蛇毒磷酸二酯酶( 3′端外切 单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VII(ExoVII) 双链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 III(ExoIII),特异性地从3‘ 端外切 双链核酸外切酶:l 核酸外切酶( lExo),特异性地从5‘ 端外切 Bal31核酸酶单链内切双链外切的核酸酶 二、限制性内切酶 细菌细胞内存在的一类能识别一定特异序列并水解外源DNA的一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ristriction endonuclease)。 50年代初发现了由寄主控制的限制和修饰现象 ?(B) ?(K) 大肠杆菌B 大肠杆菌K 1 1 4×10 — 4 10 — 4 E.O.P 成斑率 efficiency of plating 宿主的限制和修饰现象 限制—修饰的酶学假说 ?(B) ?(B) 酶切位点 不被修饰 噬菌体DNA 被切割 酶切位点 被修饰 基因组DNA 不被切割 1968年,Meselson 和Yuan发现了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970年,Smith和Wilcox从流感嗜血杆菌中分离纯化了第一个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II。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 首先由M. Meselson和R. Yuan在1968年从大肠杆菌 B株和 K株分离的。 (1)识别位点序列 EcoB: TGA(N)8TGCT EcoK:AAC(N)6GTGC 1. I型限制性内切酶 如 EcoB和 EcoK。 未甲基化修饰的特异序列。 需ATP、Mg2+和SAM(S-腺苷蛋氨酸)。 (3)作用机理 在距离特异性识别位点约1000—1500 bp处随机切开一条单链。 Recognize site cut 1-1.5kb (2)切割位点 首先由H.O. Smith和K.W. Wilcox在1970年从流感嗜血菌中分离出来。 (1)识别位点序列 未甲基化修饰的双链DNA上的特殊靶序列(多数是回文序列)。 与DNA的来源无关。 2. II类限制性内切酶 分离的第一个酶是Hind Ⅱ EcoR V 5’-GAT?AT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