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台接待和服务模块一 礼仪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一 礼仪概述 模块一 礼仪概述 课题一 礼仪的含义及构成 课题二 礼仪的原则和职能 课题一 礼仪的含义及构成 问题1 什么是礼仪? 问题2 中国礼仪的起源 问题3 中国礼仪的发展 问题4 西方礼仪的由来与发展 问题5 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6 东方和西方礼仪的差异? 评价与反馈 引导问题1 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问题2 中国礼仪的起源 大体有以下几种礼仪起源说: (1)天神生礼仪 (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5)礼生于理,起于俗。 问题3 中国礼仪的发展 (1) 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4)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年, 东周时期) (5)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 (6) 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1796-1911年) (7)现代礼仪时期(公元1911-1949年,民国时期) 问题4 西方礼仪的由来与发展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 ,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 。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 问题5 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 礼仪的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1.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待人接物的方式。《礼记.儒行》:“礼节者,人之貌也。”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友善。 3.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表情、姿态等。 4.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和规范化的活动。如开业典礼、迎送仪式等。 问题6 东方和西方礼仪的差异? 1.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 2.个人人生观的差异 3.法制观念的不同 4.社会习俗的不同 5.等级观念的差异 评价与反馈 一、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礼仪的起源 、 、 、 和 。 2、礼仪的表现形式 、 、 和 。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细节能反映一个人的礼仪修养。 二、资料查阅 请查阅资料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课题二 礼仪的原则和职能 问题1 礼仪的原则是什么? 问题2 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3 学习礼仪有哪些作用? 问题4 学习礼仪的方法 问题5 孔子尊师? 评价与反馈 问题1 礼仪的原则是什么? 1.敬人的原则 2.自律的原则 3.适度的原则 4.真诚的原则 5.?遵守的原则 6.从俗的原则 7.平等的原则 8.宽容的原则 问题2 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1.规范性 2.限定性 3.可操作性 4.传承性 5.时代性 问题3 学习礼仪有哪些作用? 1.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 2.追求事业成功的手段 3.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 4.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5.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 6.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问题4 学习礼仪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2.寻找学习的榜样 3.注意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4.抓住重点,举一反三 问题5 孔子尊师?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家,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史料记载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