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同思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运用.PDFVIP

儒家大同思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运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 卷 第4 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灾燥造援25 No.4 圆园园8 年12 月 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杂怎扎澡燥怎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 2008 家“大同”思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运用 曹文君 , (苏州市职业大学 基础部 江苏 苏州 215104 ) : ”,是源于“不同”之上的“致中和”,其精神实质是“和 摘 要 “大同”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是儒家构想的“和谐社会 而不同”。这些思想精髓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 ; 关键词 儒家 大同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222 ;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08 )04-0076-03 礼记·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其义,以考其信, 有过,刑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以为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殃,是谓小康。”我们不难发现,“小康”是“天下为家” 谓大同。”儒家所描述的这个“大同”社会,成为中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讲信、义、仁、让,有礼、有 人几千年来的美好愿望。今天,中 共产党在社会发 秩序、治平和睦的社会,应该称得上 泰民安,然而 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样 与“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选贤 。“和谐社会”理论 社会相比,其差距是显而 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构想和追求 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 的提出是否蕴涵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大同”思想的 易见的,因此“小康”只能是君主专制下的理想社会, 认同与传承?而儒家“大同”思想对当前构建“和谐社 却难以成为先贤圣哲心目中最完美的社会。为此,儒 会”的理论又有哪些启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们 家才提出了“大同”理念。 更好地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更好地建设“和 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所提倡的共产主 谐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社会是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达到了人的彻底 一、“大同”是儒家构想的“和谐社会” 解放和自主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 人类的理想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古今中外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主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 [2] 。而儒家所宣扬的 的思想家们曾经有过种种设想,欧洲有空想社会主 形式”,是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 义的“乌托邦”和柏拉图的“理想 ”,中国则更是 “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说纷纭,如道家的“小 寡民”、墨家的“爱无差等”、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正是这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