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讲课稿,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讲课稿PPT,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讲课稿课件
风 景 速 写 透视 平行透视 画面上凡是与视平线平行的景物始终要平行,与视平线垂直的景物要近大远小,最后消失在主点(视平线上的视觉中心点)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 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不与你的视线平行,画面上有两个消失点 ——左余点和右余点,位置在视线主点(视平线上的视觉中心点)两侧,而原来垂直的线要始终垂直。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 也叫倾斜透视,除左右两个消失点外,还会出现第三个消失点,这一般在画大型物体如高层建筑的仰视图或者俯视图时会出现。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 中国绘画常用的透视方法,特点是目随景移动,将透视有机的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这种透视方法由于画者视点上下左右移动,开阔了视野,适合大场面、全景式的建筑和环境表现。 取景与构图 确定所画对象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一定要克服不注意观察、缺乏感受、坐下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的盲目性。角度确定后,要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视平线在画面的中间是平视构图,在画面的上方是俯视构图,在画面的下方是仰视构图。构图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氛也不相同。取景是构图的基础,通过取景为构图作了铺垫工作,但取景所获得的画面由于环境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并非尽如人意,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景物搬在画纸上,因此,还要根据作画意图进行构图处理。 (1)突出中心景物 (2)主次呼应 (3)画面分割 取景分三层:远景、中景、近景。 构图 构图——一般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 概括构图的法则 简洁 错落 新奇 构图基本样式(了解) 水平式 纵向式 S式 三角式 斜线式 V式 聚合式 取舍 通过直观感受和审美判断,从立意和画面组织的需要,去芜存菁,对所见景物进行主观的裁剪取舍。以一个主要景物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再取舍陪衬物体,采取移景、借景、裁剪,将画面组合的较为完整,重点突出,配景协调。 主次 主题性的内容一般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处或中景处,要把主要的精力和笔墨放在这一部分,其他则相对概括刻画,还要通过对次要对象的适度描绘,使之与主要对象相互映衬和作用,融为一体。 光影 适度运用明暗关系对比,有利于更好的表现主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对比 虚实对比 疏密对比 黑白对比 松紧对比 点线面对比 主次对比 高低对比 大小对比 曲直对比 风景速写对象 作业布置 主题:一张校园内的风景画(可以是操场、教室、走廊等) 工具:速写本、铅笔/碳笔/钢笔/水性笔/圆珠笔 尺寸:速写本一页大小(8开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食堂安全管理责任书.doc
- 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家》.ppt
- 政治学概论习题2019.doc
- 艺术培训学校自查报告.doc
- 刑法第一次课说课.ppt
- 小学数学上学期听课记录.docx
- 小学如何进行古诗教学.doc
- 小学《小薄冰》英语语法期末测试题.doc
- 小三班新生家长会.pptx
- 西南大学0382合同法大作业题目及答案.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