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5课_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pptVIP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5课_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与清王朝的关系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怎样的?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有何变化? 战争背景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战争背景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所以它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它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 材料: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战争背景 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不认真备战,而是竭力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等国出面“调停”。这期间,日本却在时时寻找时机。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了一个傀儡政府。两天后,该政府就 “邀请” 日军驱逐在牙山的清朝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 1894年7月24日,压力下的清政府派军队从鸭绿江进军平壤,并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清兵渡海增援牙山港清军。第二天,日军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拦截并围攻清朝“高升”号等运兵船,正式挑起对中国的战争。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日本: 中国: 朝鲜: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过程 (1)开始标志——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2)、平壤之战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清政府希望 列强能够出 面调停。 平壤激战的同时,清朝海军北洋舰队从大连向鸭绿江口大东沟护送援军。9月17日,舰队在返航中遭遇拦路阻击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双方一触即发,黄海大战爆发。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日: 有公: 海军: 1894年9月17日 ——黄海大战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清朝近代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黄海海战 时间:1894年9月 作战双方: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结果:中方损失较大,但主力 尚存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黄海大战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日军便从海陆两路夹击中国辽东半岛。 (4)辽东半岛战役与旅顺屠城 陆路日军渡过鸭绿江,占领牛庄、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海路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南下进占旅顺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城中只留下36人掩埋尸体,其余居民被尽皆杀戮。此图是日本《近代百年史画报》上刊登的照片。 日军在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日军旅顺大屠杀之后,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本陆军在日本海军的护送下,在山东半岛荣城湾登陆,从背面包抄袭击清朝北洋水师的基地威海卫,日本舰队则从正面封锁海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请求出击,都被李鸿章拒绝。洋教官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从,自杀殉国。广大爱国官兵先后八次击退敌舰。2月,北洋水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灭。 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