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 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第一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4点)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 (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 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动作发展的训练 格塞尔提出“成熟—学习”理论。 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但是什么成熟程度最好呢? 实验表明:无论成熟早期,中期,晚期对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是,成熟早期是学习和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学习效果虽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学习效果好;成熟晚期效果较差。 关键期问题? 印刻的启示: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 小鸭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们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小鸭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 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的。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鸭子的“母亲”,即使在游泳时,小鸭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洛伦兹妈妈”。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人类的许多行为和能力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 第二节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传统方法是把新生儿当作是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其中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优先注视又称刺激偏爱程序,是以优先注视和注视时间为指标的. (二)视觉的发展:眼睛觉察和辨认刺激需要一定的视觉技能, 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 (三)听觉的发展 是婴儿从外部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来表现对味道的反应。 嗅觉:习惯化和适应 肤觉:温觉反应和痛觉反应 (五)空间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状 深度知觉: 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明: 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先上下,再前后。 视崖实验装置大致是这样的: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一个上面盖着一块厚玻璃的实验平台,在一侧玻璃下面直接铺着格子图案的质料,给人以很表浅的感觉,而另一侧的质料是铺在平台的底面,距离上面的玻璃有几英尺的距离,给人以很深的感觉。在测查的时候,实验者通常是观察婴儿在深、浅两侧的反应。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当婴儿的年龄稍大,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 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