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阔坦煤矿初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库车县墩阔坦乡煤矿位于库车县阿艾矿区捷斯德里克向斜东端,库车河东岸,距217国道700m, 行政区划隶属库车县北山牧场管辖。地理坐标:东径83°14′42″-83°16′47″;北纬42°14′03″-42°14′45″。 217国道沿库车河西岸穿越本矿工业区及生活区,该矿距库车县105km,距阿克苏市325km,均有柏油公路相通,南疆铁路经库车县通往阿克苏市、喀什市等地,交通方便,交通位置见插图1-1-1。 二、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与天山山脉相结合的过渡地带,属中高山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形起伏不平,海拔高度1800m~2148m,相对高差348m,煤层自燃形成色彩斑澜的独特烧岩遍布全区。 三、河流 井田北侧的斜克纳克河由东向西流入井田西侧的库车河,井田南边的库木什艾肯沟属季节性流水,库车河由北流向南,形成本井田北西南三面深沟环绕的高山地形,区段内北部有一条较大的近东西向冲沟及数条近南北向的冲沟,各冲沟为融雪期和暴雨的泄洪通道,属暂时性流水,库车河年平均迳流量为3.28亿m3。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矿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干冷,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灾害天气主要为冰雹、洪水及大风引起的沙暴。年平均气温7.6℃~11.5℃,海拔2000m 的山区年平均气温6.9℃,7月份为高温季节,平均最高气温25.8℃,1月份为最低气温-8.0℃。六、七、八月为雨季,九月下旬落雪,十月底冰冻,次年三月解冻,年降水量为70.2mm,年蒸发量约2850mm,无霜期172~266天。 库车县位于天山~地中海地震活动带,地震较频繁,矿区属Ⅸ度地震烈度区。 五、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本煤矿在库车河东岸有两个生产井,西岸有一个生产井,邻近有北山牧场煤矿。 墩阔坦乡1号井:现生产井,位于库车河西岸,开采下10(A3)煤层,开采最深水平标高为+1721m。 墩阔坦乡2号井:现生产井,位于库车河东岸二级台地上井田的西边界,沿煤层走向布置,井筒长度127m,井筒倾角20o,见下10(A3)煤层后,布置沿走向的水平运输大巷,开采上山煤。 墩阔坦乡3号井:已停产一年左右,位于库车河东岸二级台地上井田的西边界,沿煤层走向布置,井筒长度69m,井筒倾角20o,见下9(A5)煤层后,布置沿走向的水平运输大巷,开采下9(A5)煤层。 墩阔坦乡2号人行井:位于库车河东岸二级台地上井田的西边界,沿煤层走向布置,井筒长度135m,井筒倾角20o,见下10(A3)煤层后,与下10(A3)水平运输大巷联通。 墩阔坦乡2号风井:井筒长度72m,井筒倾角30o~35o,作为开采下10(A3)煤层的回风井。 墩阔坦乡3号风井:井筒长度100m,井筒倾角45o,作为开采下9(A5)煤层的回风井。 六、现有水源、电源情况 煤矿现生产、生活用水取自库车河。 煤矿现生产、生活用电为阿艾水电站,该水电站装机容量250kW 和300 kW 各一个机组,同时供五个煤矿供电,该电站距本矿16km,煤矿备用电源为柴油发电机组。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质构造 ⑴、地层 库车山前坳陷地带出露有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地层,第三系(R)地层遍布全区域。 1、三叠系(T) 中下统(T1-2):为一套紫红色、红色砾岩、砂岩为主的磨拉石建造,属于干燥炎热条件下的山麓堆积,与古生界地层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上统(T3):下部紫红色砾岩、泥岩互层为主,砂岩、粉砂岩次之;上部以灰绿、绿色、灰黄色粉砂、粉砂岩、泥岩为主,夹透镜状菱铁矿及薄层炭质泥岩的深水湖相及河床相的沉积,地层总厚度938~1923m。 2、侏罗系(J) 上统:主要有褐红色砾岩层,鲜红色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白色粉砂岩,棕灰绿、灰白色泥岩、粉砂岩、油页等杂色条带,地层厚度1004~1206m。 中统:下部为一套深灰、灰绿及紫红色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灰岩、炭质泥岩及煤层;上部为灰黄、灰绿及紫红色砂质泥岩、砂岩、炭质泥岩、菱铁矿及煤层,地层厚度738~1922m。 下统:下部为灰色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砂岩和煤层;上部为一套巨厚层灰色、灰黄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组成,夹有粉砂岩、泥岩及薄煤层,地层厚度679~1447m。 3、白垩系(K) 下白垩系(K1):上部棕红、灰褐色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砾岩、厚层状质坚硬,倾角陡的像城墙,地层厚度1419~2416m。 上白垩系(K2):粉红色、浅棕色、紫红色砂岩及砾岩等组成,胶结松散,厚度165~250m。 4、第三系(R) 老第三系(E):上部为红褐色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石膏;下部为灰褐色砾岩,厚度约210~955m。 新第三系(N):为褐色、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