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ocxVIP

诗词鉴赏: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鉴赏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