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复习课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齐 庆 新博士后/研究员/首席专家/所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分院采矿研究所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2008年7月提 纲 第一讲 基本概念第二讲 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第三讲 冲击地压技术规范第四讲 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第一讲 基本概念第一讲 基本概念冲击地压冲击地压的特点冲击地压的分类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三因素”机理煤岩动力现象(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地压预测冲击地压防治▼巷道冲击地压描述发生在老虎台煤矿的冲击地压2、冲击地压的特点突发性 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而突然发生,过程短暂(持续几秒到十几秒),难以事先准确确定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瞬时震动性 过程急剧而短暂,伴有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重型设备被移动,人员被弹起摔倒,震动范围可达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地面有震感,但震动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几秒。2、冲击地压的特点巨大破坏性 顶板可能瞬间明显下沉,但一般不冒落;底板可能突然开裂鼓起甚至接顶;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复杂性 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从薄特厚,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我国冲击地压的显现特点冲击类型多种多样 不同发生机理:重力型、构造型和混合型;断层错动型、顶板断裂与煤体压缩型;岩爆、矿震等发生条件极为复杂 不同发生条件:顶板、底板、煤层;浅埋、深部 硬煤、硬顶,硬煤、非坚硬顶底板发展趋势渐趋严重 数量不断增加:32到100!范围不断扩大:19个省区3、冲击地压的分类1983年《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中规定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分类方法 :根据破坏后果一般冲击地压破坏性冲击地压冲击地压事故根据显现强度等级123456里氏地震级0.5~1.01.1~1.51.6~2.02.1~2.52.6~3.0≥3.03、冲击地压的分类存在困难 指标的单调性 资料的局限性确定原则 尊重《规定》 适度增加指标3、冲击地压的分类项目1234冲击地压性质破坏半径/m震级/ML震动持续时间/s1微弱煤体重力型0~61.6≤2.52弱煤体重力型0~201.7~2.02.0~4.03中等煤体重力型10~402.0~2.44.0~6.04较强顶板弹性型煤体构造型30~602.4~2.85.0~10.05强烈顶板断裂型50~802.6~3.210.0~30.06 极强烈顶板断裂型断层位错型80或以上3.0以上≥30新方法4、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矿山地质因素 开采深度、煤岩层性质、地质构造等。开采技术因素 采煤方法、顶板管理、巷道布置、开采顺序、煤柱、爆破干扰等。管理因素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否,或是否构成灾害,与管理直接相关。5、冲击倾向性反映煤岩材料产生冲击破坏能力的固有属性称之为冲击倾向性。煤层动态破坏时间DT弹性能量指数WET冲击能量指数KE顶板弯曲能量指数UWQ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中进一步讲述5、冲击倾向性冲击倾向性测定行业标准的制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主持)《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MT/T174-2000)《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MT/T866-2000)6、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涵义 ?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物理过程; ?形成冲击地压的内在规律; ?一定地质开采条件下煤岩体发生突然破坏的力学过程。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是冲击危险性预测和冲击地压防治的理论基础! 稳定 非稳定6、冲击地压发生机理KK0基于煤岩体破坏是强度问题,形成了强度理论。 寻找煤岩突然破坏的原因和规律时提出了能量理论、刚度理论和冲击倾向性理论 国内学者又先后提出了“三准则”理论、失稳理论、“三因素”机理、强度弱化减冲机理等。把突变理论、分叉理论、混沌学动力学、及分形理论引入还针对不同的地质开采条件,对冲击地压进行了理论研究 RR0EE0II1, I2II1, II2强度理论RR0, EE0, I∈I0能量理论刚度理论冲击倾向性理论∏为最大!冲击倾向性理论“三因素”理论“三准则”理论失稳理论“三因素”理论强度弱化减冲机理6.1 冲击倾向性理论煤样动态破坏时间测定示意图 6.1 冲击倾向性理论弹性变形能指数测定示意图6.1 冲击倾向性理论冲击能量指数测定示意图6.1 冲击倾向性理论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分类指标无冲击倾向弱冲击倾向强冲击倾向煤的动态破坏时间DT/msDT>50050<DT≤500DT≤50弹性能量指数WETWET<22≤WET<5WET≥5冲击能量指数KEKE<1.51.5≤KE

文档评论(0)

yuzongjuan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