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下面是   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即指荆轲。   没,死亡。   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   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   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   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   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   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   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   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   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   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   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   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   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   景和象。   是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