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docxVIP

诗词赏析: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下面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代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馀清一作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译文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   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   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   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注释   添字丑奴儿词牌名。   一作添字采桑子。   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   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   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中庭庭院里。   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   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   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   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   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   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   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   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   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   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   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   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   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   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   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   根据蔡中民的观点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百家唐宋词新话》可知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之后。   名家评论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又见《广群芳谱》卷八十九卉谱三芭蕉,调为《采桑子》,词句亦与《采桑子》同而非《添字丑奴儿》。   其词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馀光分外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点霖霪,似唤愁人,独拥寒衾不忍听。   按《全芳备祖》国内无刊本董康《书舶庸谈》云日本有元刊本,但各抄本均作《添字丑奴儿》。   《花草粹编》云添字,是陈耀文所见本当亦相同。   《广群芳谱》作《采桑子》,殆为编者汪灏等所妄改,不足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添字或摊破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增入音节、字数后改组乐句。   如《丑奴儿》歇拍为七言一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儿》添入二字,改组为四言、五言两句。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   喻朝刚《宋词精华新解》此篇写于南渡以后。   词人因见芭蕉而起兴,触景伤怀,抒发了流落异乡、怀念故土的寂寞愁苦之情。   李清照这种背井离乡的寂寞凄楚之感,产生于国亡家破夫死以后,不同于平常环境中的羁旅行役和离情别绪,具有深广的现实意义。   当金兵入据中原后,*离开故土、逃亡南方的北人,何止干千万万!作者也是其中的一员。   此篇既抒写了词人的感受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