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下面是 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唐代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注释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 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è指唐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 横,渡、越过。 塞,关塞。 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篱篱笆。 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 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ú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 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 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南冠楚冠。 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悦之,召而吊之。 ’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揽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 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 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 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 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 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