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docxVIP

诗词赏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面是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译文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注释   阔与孤相照。   属ǔ当也。   徐孺子豫章南昌人。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敢违渔父问怎么敢违背渔夫的关问呢?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从此更南征从此之后就要更改原来的念头不再去南行了。   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赏析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   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   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   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   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   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   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   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   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   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   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是称赞裴使君的,这应该没有疑义。   称赞的原因,我想绝不只是场面上的客套。   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杜甫,且陪杜甫不是杜甫陪裴使君登楼远眺。   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杜甫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   在江陵时,杜甫就曾多次称颂过镇守荆州的阳城郡王卫伯玉——尽管卫伯玉并不是科举出身,也不懂诗词歌赋,但他却掌管着荆州的军政大权。   杜甫的称赞其实是一种感情投资,希望以文词上发自内心的赞美博得卫的好感,再次托身官府续写在成都时与严武相交的翻版故事。   可惜的是,卫伯玉不是严武,杜甫的示爱在今天看来便成了一种可笑而又令人心痛的单相思。   以此来推演,也可以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看作是杜甫在江陵一系列诗作的续篇。   杜甫此时对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我杜甫这样的大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的。   只是这样的心思不能明言,毕竟与裴使君素昧平生,自己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   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希望你裴使君像陈蕃那样,待我如徐孺子,那么我就可以违背渔父的劝说,留在岳阳从此不再与世推移,不用再漂泊流浪了;换言之,如果你裴使君不能礼加徐孺子,那么我岂敢违背渔父的劝说,只好与世推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继续无奈地南征。   可能裴使君没有读出杜甫的意思或者是领会了而装作不知、不愿理睬,总之,杜甫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   从某种意义上说,岳阳其实是杜甫的另一个伤心之地只是伤心的程度不如在江陵,因为他对留在岳阳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离开岳阳后不久后所作的《南征》诗中的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分明道出了心中的不满与愤慨,这其中,恐怕也应该分一点儿给岳阳及岳阳的裴使君吧。   创作背景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诗词赏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