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奇经八脉 * *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学习要求 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 2、熟悉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3、了解任、督、带、冲的循行概况及其主要病证。 *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 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 脉、阴维脉、阳维脉。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1、走向和分布无规律; 2、与五脏六腑无属络关系; 3、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 4、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 三、奇经八脉的共同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3、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基本功能 概 述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 *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 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 督脉—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 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 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 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 线,以头顶、额部、鼻 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龈交穴)。 /medi/classic/jingluo/jlflashset.htm *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 * 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 任 脉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 中,下出于会阴,沿腹部正中 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 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 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 并,行于脊柱前。 /medi/classic/jingluo/jlflashset.htm * 2、基本功能 “任”,有担任、妊养之意。 (1)调节阴经气血,称“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 * 冲 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 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 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 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 唇,到目眶下。 /medi/classic/jingluo/jlflashset.htm * 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 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 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 下行到足底。 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 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 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 内。 *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 之 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 称。 * 带 脉 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纵向下行到带脉穴,环身一周,绕行于腰腹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的少腹。 基本功能:“带”,有束带之意。 (1)约束纵行的诸经 (2)主司妇女带下 * 带脉循行图 /medi/classic/jingluo/jlflashset.htm * 阴跷脉和阳跷脉 循行部位:(从略) 基本功能:“跷”,有轻健跷捷的含义。 (1)主司下肢运动 (2)司眼睑的开合 * 阴维脉和阳维脉 循行部位:(从略) 基本功能:“维”,有维系、维络之意。 (1)阴维脉维系联络全身的阴经 (2)阳维脉维系联络全身的阳经 *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自学) 学习要求 了解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的概念、循行分布 *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学习要求 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 * 一、沟通联系作用 1.联络脏腑与外周肢节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联络脏腑与脏腑 (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 二、运行气血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阐释病机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2.反映病变 二、指导临床诊断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