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8
幸福的種子一定能夠找到
古在豐樹(日)著 張成波 譯
前 言
幾年以前,我並沒有想到去寫出這樣一本書。只是想,“去援助那些在困境面前不低頭勇敢生活下去的農家,同時,要不斷壯大援助團隊”。這樣的想法,一直支持著我快到60歲的時候都還在繼續為科學研究和教育人才而努力著。
但是,我沒有把自己努力工作的動機、背景和經歷告訴過別人。況且,我也沒有想把自己童年時對“貧困”和“歧視”的經歷告訴別人。我的原則是絕不要僅僅為了博得他人的同情。
不過,最近幾年,我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從2005年4月開始就任千葉大學校長以來,我就開始從宏觀的角度俯瞰大學的整體了。另外,我所長期從事的農業園藝學研究也被中止下來。那時,我認為“在開展大學整體教育研究和經營的時候,如果只是採取臨陣磨槍式的學習是不行的。校長的責任就是要把自己的出發點歸結到社會的出發點,以自己心中不變的而且是普遍的培育理念為基礎”。按照這樣的想法,我就開始一個人去和學生、教職員工以及附近的居民開展深入交流,在充分瞭解到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將古今智慧與時代潮流相融合,指導自己的行為。
這樣一來,那些懷有“要援助農戶”“要參加援助團隊”想法的大學教師,就會與大學整體那種“要援助學生”、“要援助那些在困境面前不低頭勇敢活下去的人們”、“要擴大援助學生的教職員工和附近居民的團隊”的想法,很自然地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思想切換。這種思想切換,使我的工作動機只會提高不會低落。
所以,我首先辭去了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研究室的工作,2月份在園藝學部,以“我的研究動力來源”為題作了告別演講。在這個演講中,我第一次把支持我研究教育活動的自己的人生最終目標即“理想的死亡邊緣的姿態”和“那時的心境”披露出來。
我作為一個研究教育者,告別了自己原來活動,回到從前的自我,將我的研究動機融入到人生的目標和價值之中,對那些從我的研究室畢業出去的學生和每天接觸到的學生、教職員工坦率地說出這些,向我周邊的人們表達感謝之情。這種心情構成了我校長生涯開始起步的基石。
我的這次演講內容,意外地得到了一些聽眾的好評,一些沒有出席告別演講會的畢業生提出要求,想把我的演講稿登錄到研究室的網頁上去。這樣一來,在畢業生以外的那些人中間也引起了反響。這次經歷改變了我的一些看法,使我認識到:原來人們對自己不熟悉的人的平凡的思想和經歷也是心存興趣和想法的呀。
在這種背景下,我在就任校長2個月之後,利用在大學的修養教育科目“人生設計”上做了一次類似上次內容的演講。結果引起了的反響遠遠超出想像。大約200名學生發表了感想文章,令我十分感激,他們所寫的內容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我也通過這些理解到學生在大學裏希望學到的一部分是什麼了。
學生們不是成功的傳奇,也不是心血來潮,他們和其他人一樣,胸懷目標,與困難的現狀苦苦奮鬥。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在此後的3年間,他們有10多次要求我再談談那個話題。這個時候,我就一點點的添加一些過去的趣事,最後,連我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
我的心情總算是平靜下來了。原來是這樣呀,雖然自己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但是,我這一點尋常的想法和經歷居然還有傳遞給年輕人的價值呢。我的經歷,對同齡人來說是極其普通的,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年輕人反倒是覺得也不錯嘛。秉性、才能、強烈的意志等我都不具備,我生性怯弱,在生人面前不善言辭,但我卻是在弱勢的處境中,對自己確定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著的。我在想,即使是普通人,只要用心都能做得到這些,為什麼他們會認為我做得還不錯呢?這本書記載的就是我的經歷和想法。
我的這種想法,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糧荒”的年輕人來說能被理解嗎?即使能夠被理解,我的這些經歷對他們又會有什麼啟發呢?至今,我都沒有信心。好在,至少是有了一部分的年輕人包括一些年長者都對我給予了理解。假如我不是在校長這個位置而是原來的園藝學研究者位置,就一定不會把這本書上記載的個人的思想告訴任何人,直到生命結束。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確應該對那些讓我能夠敞開心扉、把包括自己失敗教訓都一一道來的人們表示由衷的謝意。
古在豐樹
目錄
前言
艱辛的少年時代!我從中所學到的東西
人生的最後階段,我想這樣度過
真想守護著其他的生命直到死去
“共生型社會”與“競爭型社會”的區別
農業勞作就是培育“共生型社會”
“赤色”的意思我弄不懂
爸爸告訴我說“讀書比家裏人吃飯更重要”
一邊與困魔鬥爭,一邊盼望著得到米飯團子
窮的連一塊抹布都沒有的日子
在艱辛的歲月裏,學會了“接受”和“忘卻”
愛犬“不二”是我的朋友和老師
和動物、植物都可以溝通
“非語言性”的溝通
令我入迷的小動物們
社會對父親的評價180度大轉彎
開發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