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苏式彩画  * * 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冯建逵,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刘大可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 * 作业 复习题: 1、清代彩画的等级分类 2、旋子彩画的构图形式 * 作业 作业: 1、绘制抬梁式结构10种檩数分配图 (第五版p279) 2、绘制清式旋子彩画3种构图形式(第五版p296) * (三)庑殿建筑基本构造 推山法 “除檐步方角不推,自金步至脊步,每步递减一层。” * 太平梁 雷公柱 顺梁——顺面阔方向的梁 交金瓜柱(交金墩) 角梁 由戗 趴梁 * (四)歇山建筑基本构造 踩步金 * (四)歇山建筑基本构造 踩步金 草架柱 穿(横穿) 踏脚木 * (四)歇山建筑基本构造 收山: 由山面檐檩檩中向内收一檩径,为山花板外皮位置。  如带斗栱,按正心檩檩中向内一檩径。 * 一、台基 二、踏步 三、栏杆 四、墙垣 五、屋面瓦作 石作与瓦作 * 一、台基 * 二、踏步 * 三、栏杆 * 四、墙垣 ——山墙、檐墙 硬山山墙—— 下碱、上身、山尖 * 硬山山墙 ——山墙、檐墙 * * 硬山墀头 * 檐墙 ——签尖 ——封护檐 * 五、屋面瓦作 ——小瓦、筒板瓦 硬山山墙—— 下碱、上身、山尖 小瓦(蝴蝶瓦) * 五、屋面瓦作 ——小瓦、筒板瓦 硬山山墙—— 下碱、上身、山尖 筒板瓦——陶质、琉璃 * 小木作 大门 最常见的是板门。 由于结构和构造上的需要,门扇周围需用横槛及抱框。在门洞过大的情况下,还要在抱框内增加中槛及门框。 * 支摘窗 亦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 作用: 彩画作  防侵蚀、防虫蛀    矿物颜料有很强的覆盖力、隔绝性。    矿物颜料中的石青、石绿是铜的化合物,有毒。明清时的仓库、书库有采用“雄黄玉”彩画,雄黄剧毒,可防蛀。  美化     辨等级     明清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 彩画作 箍头 枋心 藻头 * * * 彩画作 和玺彩画: * * * * * 彩画作 旋子彩画: ——藻头内使用带卷涡纹的花样(旋子) 分类 金琢墨石碾玉 烟琢墨石碾玉 金线大点金 墨线大点金 金线小点金 墨线小点金 雅伍墨 * 金琢墨石碾玉 ——轮廓线用金,花心与菱地点金,花瓣蓝绿色退晕 ——花瓣线条用墨线——烟琢墨石碾玉 * 金线大点金 ——线条用金,花心与菱地点金,花瓣不起晕 ——仅线条与花心用金——金线小点金 ——线条用墨——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 * 雅伍墨 ——不用金,不起晕。 * * 9.1 大木作 一、概说 大木作——这是我国木构架的主要承重部分,由柱、梁、枋、檩、斗栱等组成。清式大木做法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两类。  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3间至5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5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 9.1 大木作 二、建筑主要尺寸的决定        大式建筑首先根据建筑的类型来选择斗栱的大小(依斗口宽窄分十一等)和出跳的多少。由于每攒斗栱宽度(即两攒斗栱中至中的距离)为十一斗口,斗栱挑出每跳为三斗口,所以可以计算出建筑的各间面阔和断面进深。 十一斗口 三斗口 1、建筑平面 * 9.1 大木作 一等斗口 二等斗口 三等斗口 未见实例 四等斗口 五等斗口 用于城楼 五等斗口 六等斗口 七等斗口 八等斗口 用于殿宇 八等斗口 九等斗口 十等斗口 十一等斗口 用于小建筑 * 9.1 大木作 2、建筑高度 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台基高度为地面到阶条石上皮,清式做法称为台明高,普通台基高等于檐柱高的15/100。        在大式建筑中,屋身高度包括柱础、柱身和斗栱的总高。        在小式建筑中,柱高为明间宽的4/5或柱径的十一倍,柱下若用鼓镜柱础,其高为1/5檐柱径。       屋顶高实际根据各步架举高与屋脊形式等决定。 * 一、清代建筑的通则 ——确定建筑物各部分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   面阔与进深   柱高与柱径   收分、侧脚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步架、举架   歇山收山法则   庑殿推山法则 * (一)面阔与进深 * (一)面阔与进深 1、面阔——实际需要、实际可能性、等级制度的限制、            封建迷信思想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 ① 按斗栱攒数定面阔     每攒斗栱宽度(中—中距离)为11斗口 ② 已确定面阔,推算斗口 2、进深——功能需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