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保训》“日不足惟宿不羕”补释.docVIP

清华简《保训》“日不足惟宿不羕”补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華簡《保訓》“日不足惟宿不羕”補釋 (首發) 高中華 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 清華簡《保訓》有“日不足惟宿不羕”句,前輩學者對此已多有考釋,爭論主要集中在“宿不羕”上。其釋“羕”有“詳”、“祥”、“永”三說,竊以為可再論。“日不足”,前人釋“嫌日短也”,則更為疏證之。今不揣鄙陋,為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 讀“羕”為“祥”者。趙平安 趙平安,《保訓的性質和結構》,《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廖名春 廖名春,《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初讀續補》,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9年6月22日。/admin/list.asp?id=4044、孟蓬生 孟蓬生,《保訓釋文商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6月23日。/SrcShow.asp?Src_ID=827、子居 子居,《清華簡保訓解析》(修訂版),《學燈》第十二期,2009年10月4日。/admin3/2009/xuedeng12/ziju.htm等先生主此說。趙平安引郭店簡《老子》甲本作“羕”,而王弼本作“祥”為證,以為“吉祥”意。按:此字存在版本差異。王弼本作“祥 趙平安,《保訓的性質和結構》,《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 廖名春,《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初讀續補》,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9年6月22日。/admin/list.asp?id=4044 孟蓬生,《保訓釋文商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6月23日。/SrcShow.asp?Src_ID=827 子居,《清華簡保訓解析》(修訂版),《學燈》第十二期,2009年10月4日。/admin3/2009/xuedeng12/ziju.htm 廖名春,《郭店楚簡老子校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339頁。又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第224頁。 讀“羕”為“詳”者。簡文整理者 《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第148頁。、王連龍 王連龍,《對《保訓》“十疑”一文的幾點釋疑》,《光明日報》,2009年5月25日。、李學勤 李學勤,《程窹保訓“日不足”等語的讀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等先生均主此說。簡文整理者引《孟子·離婁下》趙岐注“詳,悉也”,李學勤先生並引《漢書·食貨志》注“詳,謂悉盡也”,以為“不詳 《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第148頁。 王連龍,《對《保訓》“十疑”一文的幾點釋疑》,《光明日報》,2009年5月25日。 李學勤,《程窹保訓“日不足”等語的讀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讀“羕”為“永”者。高嵩松、李零、黃懷信等先生主此說。高嵩松未加論證 高嵩松,《“允執厥中”、“有恃無恐”——清華簡保訓篇的“中”是指“中道”嗎?》,《東方早報》,2009年7月26日。,李零先生云:“‘羕’,東周器銘多借為‘永’字,這里讀為‘ 高嵩松,《“允執厥中”、“有恃無恐”——清華簡保訓篇的“中”是指“中道”嗎?》,《東方早報》,2009年7月26日。 李零,《讀清華簡保訓釋文》,《中國文物報》,2009年8月 21日。以上並參盛聰,學年論文《清華簡保訓集釋》,復旦大學國學班,2010。/ShowPost.asp?ThreadID=4479 黃懷信,《清華簡保訓補釋》,簡帛網,2011年3月8日。/show_article.php?id=1422 今按:黃說是。古“羕”“永”本通用。此“羕”讀本字,不煩改讀。《說文·永部》云:“永,水長也。象水巠理之長。”又云:“羕,水長也。從永羊聲。 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一,中華書局,1963年,第240頁。”《爾雅·釋詁》:“永,羕,長也。《爾雅注疏》,阮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2570頁。”此由水之長引申為凡物之長。銅器銘文作“羕”者甚夥。如“子子孫孫羕保用”、“羕保用享”之“羕”,即“永”。傳世文獻亦有著例。今本《毛詩·周南·漢廣》“江之永矣”,《說文》兩引,一作“永”,一作“羕 《說文》 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一,中華書局,1963年,第240頁。 《爾雅注疏》,阮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2570頁。 《說文》“永”字下引作“江之永矣”,“羕”字下引作“江之羕矣”。“羕”“永”通用,清人馬瑞辰言之甚詳。見《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年,第62頁。 “宿不羕”即“宿不永”。何謂“宿不永”? “宿”,丁宗洛 丁宗洛,《逸周書管箋》;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並轉引自黃懷信等,《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16頁。、朱右曾訓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