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称 H+ 的极化作用为反极化作用,就是与 N ( V ) 的极化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由于 H+ 的极化能力极强,这种反极化作用导致O-N 键结合力减弱,故硝酸在较低的温度下将分解,生成NO2。 4 HNO3 ? 4 NO2 + 2 H2O + O2 Li+ 的极化能力次于H+,但强于Na+ ,故稳定性关系有 HNO3 LiNO3 NaNO3 结论:一般含氧酸的盐比含氧酸稳定,例如 H2SO3,H2S2O3 等得不到纯品,但其盐是比较稳定的。 原因就是N(V) 的极化能力比 N(III) 的极化能力强 ,或者说抵抗 Ag + ,H+ 等阳离子的反极化作用的能力强。 以上是从阳离子的反极化能力考虑问题。若阳离子相同,则化合物的稳定性将取决于中心的极化能力或说抵抗反极化作用的能力。 结论:高价含氧酸及其盐比(同一中心的)低价含氧酸及其盐稳定。 例:硝酸及其盐的稳定性远高于亚硝酸及其盐 ; AgNO3 444℃分解 ,AgNO2140℃分解 以HF为例,F的电负性相当大, r相当小,电子对偏向F,而H几乎成了质子。这种 H 与其它分子中电负性相当大、r 小的原子相互接近时,产生一种特殊的分子间力 —— 氢键 。 表示为 F - H · · · F - H 4.4.4 氢键 (1)氢键的形成 氢键的表示:X- H ··· Y-R 强度用键能表示 键能:指X- H ··· Y-R 分解成X-H和Y-R所需的能量。 键长:指X原子中心到Y原子中心的距离。 与电负性大且 r 小的原子 ( F,O,N ) 相连的H; 在附近有电负性大,r 小的原子 ( F,O,N )。 (2)氢键的形成有两个条件 由于 H 的两侧电负性极大的原子的负电排斥,故在尽可能得范围内使氢键的方向与X-H键轴在同一方向,除非其它外力有较大影响时,才改变方向。 由于 H 的体积小,1个 H 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 (3)氢键的特点 饱和性和方向性 上面谈的氢键均在分子间形成,若 H 两侧的电负性大的原子属于同一分子,则为分子内氢键。 F-H····F O-H····O N-H····N E/kJ·mol-1 28.0 18.8 5.4 氢键的强度 氢键的强度介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其大小和 H 两侧的原子的电负性有关,见下列氢键的键能数据。 分子内氢键 邻硝基苯酚 如 HNO3 分子间存在氢键时,大大地增加了分子间的结合力,故物质的熔点、沸点将升高。 (3)氢键对于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势必削弱分子间氢键的形成。故有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的沸点,熔点不是很高。 例如对硝基苯酚和邻硝基苯酚 H2O分子间,HF分子间氢键很强,以致于分子发生缔合。 经常以(H2O)2,(H2O)3和(HF)2 ,(HF)3 形式存在。而其中(H2O)2的排列最紧密,且 4 ℃ 时(H2O)2比例最大,故 4 ℃ 时水的密度最大。 有分子内氢键 m. p. 44-45 ℃ 没有分子内氢键 m.p. 113-114 ℃ 冰的结构 本章小结 VSEPR模型(不涉及成键,判断分子几何构型)。 分子间力、氢键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业: P210-212: 7,2, 9,10(p),12,13,18, 19, 22, 23 * 及 * 配位数3,0.155 4.2.6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 共价型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分子(卤素、氢、卤化氢、水、氨、二氧化碳等) 特点: 晶格的质点是分子;质点间的作用力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性质: 熔点、沸点较低,硬度较小;一般不导电。 (2)原子晶体 一些共价型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分子(SiC、SiO2、BN等)。 特点: 晶格的质点是原子;原子间是通过共价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性质: 熔点、沸点较高,硬度较大;一般不导电。硅、碳化硅等具有半导体的性质。 金刚石原子晶体 4.3.1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4.3.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4.3.3 金属晶体 §4.3 金属键理论 4.3.1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在固态或液态金属中,价电子可以自由地从一个原子跑向另一个原子,这些共用电子起到把许多原子(或离子)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形成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