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土地退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资源的类型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土壤侵蚀所强调的更多是一个自然过程,其实质是地质学的外营力作用和由这些营力引起的松散物质的输移过程,即侵蚀、搬运、堆积(erosion、transport、accumulation,简称E.T.A),本身并不包含人类的价值取向。 世界上诸多适宜人类生存的大型冲积平原,如我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正是地表物质在水力作用下长期剥蚀、搬运和沉积而形成的。澳大利亚的沙尘在西风的搬运下,越过塔斯曼海,为新西兰火山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及人类活动等外力地质作用下,地球表面土壤及其母质所发生的危害人类安全和生态良性发展的破坏、分离、移动和沉积过程与现象。水土流失实质上是地球表层岩土系统以渐变形式进行的失稳演化过程。 (1)侵蚀区: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壤和肥分的流失,土层变薄,土地贫瘠,宜耕地减少。 据水利部2002年的调查资料,我国因自然营力的水土流失导致的N、P、K养分损失量相当于4000×104t标准化肥,总量超过每年的化肥施用量。 我国每年因自然营力而导致的土壤流失量达50×108 t以上,相当于从全国耕地上刮去3 mm厚的肥沃表土。 此外,水土流失还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状。以水力侵蚀为例,在坡度3~5的缓坡上,土壤中粒径的粘粒含量可达83.59%,而在坡度为7~15的坡麓土壤中,其含量减少到40%。 (2)堆积区:水体泥沙淤积 流失土壤的堆积,使河道水库淤塞,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 自建国成立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库容累计达200×108 m3以上;全国5万多条河流上的8万多个水库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库容量达10×108 m3;黄河和长江荆江段成为“悬河”,洞庭湖已成为“悬湖”。 有专家预测,如不能有效治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三峡水库的使用寿命可能不足30年。 (3)径流区和堆积区:水体水质下降 我国1984~1994年化肥施用量增加了90.7%,而粮食产量只增加9.1%。我国单位面积施氮量为191.6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5倍,但氮的谷物产量仅为20.95kg/kg,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 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是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滇池入湖污染负荷中,农业化肥的流失占总氮输入量的53%和总磷输入量的42%。 (1)产流过程 地表产流的具有过程为:降水开始以后,降落到受雨区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然后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的孔隙中。因此,降雨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随着降雨继续进行到降雨量大于上述消耗时,首先在地表发生积水。地表积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填洼,即积水首先流入地表比较低洼的地方并积蓄起来。上述过程是对降水的一个耗损过程,又称为蓄渗阶段。当蓄渗阶段完成后,开始形成漫流或薄层片流(overland flow);随着降雨过程的持续,薄层片流开始汇聚形成股流(concentrated flow);最后汇入沟道形成河川径流(channel flow)。 (2)侵蚀过程 雨滴的击打作用 雨滴落到裸露的地面特别是农耕地上时,具有一定质量和速度,必然对地表产生冲击,使土体颗粒破碎、分散,引起土体结构的破坏,被雨滴击碎后的土体很容易被流水搬运。 径流的分散作用 径流对土壤的分散作用是径流浸泡破坏土壤结构、径流剪切力剥离土粒和径流紊动上举土粒等作用的综合体现。 (3)搬运过程 搬运过程是指径流将从土体上分离出来的土壤颗粒向下坡输送的过程。径流在沿坡下流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分离土壤,一部分能量则用于输送和搬运被分离进入径流的土粒。 水流对泥沙的搬运形式可分为推移和悬移两大类,这两种形式运动的泥沙分别称为推移质及悬移质,它们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 (4)堆积过程 堆积过程是地形条件或水流状况变化时泥沙沿程沉积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泥沙沉积主要是由地形条件改变而引起。径流沿坡下流的过程中,流态特征、侵蚀特征和泥沙输移特性之间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当地形条件变化,如坡度变缓时,径流挟沙力降低,径流中的泥沙就会发生沉积。泥沙在坡面发生沉积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或消退时泥沙的沉积。 (1)坡面侵蚀 雨滴溅蚀 (1)坡面侵蚀 片状侵蚀 (1)坡面侵蚀 细、浅沟侵蚀 (2)沟谷侵蚀 (3)山洪侵蚀 暴雨引起的山洪 融雪引起的山洪 水体溃决引起的山洪 (2)人类活动 人口数量增加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 开发自然资源 土地垦殖率增大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5、土壤盐渍化 地形条件 盐渍土的分布往往与地形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盐渍土和潜在的盐渍化地区都集中在各种大小的低地和洼地。大者如山间盆地(柴达木盆地)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