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对聂努达诗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邮差》:对聂努达诗歌、革命和爱情的另类转述 电影中的20世纪文学第七讲 关于聂鲁达:革命 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04年出生于智利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曾在诺奖获得者、女诗人米斯特拉尔任校长的中学就读。17岁赴首都圣地亚哥读大学,23岁远赴仰光、新加坡、爪哇等地任领事。 1934年以后任驻欧洲各国的外交官,受左翼文学友人的影响,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政治态度急剧左转。1940年代回国,当选为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参议员并加入了智利共产党。 1949年被背信弃义的智利总统魏地拉通缉,流亡海外,其间积极投身国际和平运动,与各“东方阵营”的国家交好。1952年回国,积极声援古巴革命,为矿工、农民的疾苦四处奔走。 1970年,全力辅佐智利人民联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为智利总统,并协助其推行非暴力的“智利社会主义道路”,清除美国对智利采矿业的垄断。 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美国出资支持的智利右翼反动武装头目皮诺切特发动政变,阿连德战死。悲恸至极的聂鲁达数日后病故。 帕斯:“在20世纪,捍卫诗歌有时和捍卫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革命是分不开的,诗人们对这个世纪动荡的政治事件的关注乃至参与正是由此而来。” 聂鲁达的哥们儿们 关于聂鲁达:诗歌 20岁时写的《20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以罕见的修辞强度直面性爱在年轻人身上注入的强力和阴影,成为20世纪用诗歌处理性爱问题的经典; 居住在亚洲期间写的《大地上的居所》具备高度的超现实主义特征,直面孤独、混乱、死亡和边缘化的生存; 从1937年《西班牙在我心中》(神奇的版本)开始,把奇谲的想象力有意识地当作革命热情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革命”开始蜂拥着进入他的诗歌; 1950年,20世纪最重要的长诗之一《漫歌》(又译《诗歌总集》问事)出版,以革命版惠特曼激情歌咏美洲大陆的神奇和苦难,其中的《马丘碧楚之巅》使得20世纪诗歌雄吞万物的气势发展到了极致;1952年,匿名出版的《船长之歌》在欧洲问世,缔造了一种新的心智成熟的情诗范式; 1960年《爱情十四行一百首》继续把成熟的情诗路线推向顶峰;写给卡斯特罗的《丰功伟绩的颂歌》是古巴革命之后第一本题献给这一历史事件的狂飙突进诗歌; 1973年《鼓动刺杀尼克松总统并赞美智利革命》,语言本身变成了孤绝和愤怒的刺客。 关于聂鲁达:爱情 一生中诗歌的产量、革命的热情和性爱的盲动交相辉映; 从麦秸剁里的“人民性爱”到仰光的女仆; 从善妒的“缅甸怨妇”到第一任妻子玛鲁卡; 第二任妻子、革命大姐“蚂蚁”黛丽娅; 让洛尔卡“把风”的轶事; 长期作为情人的第三任妻子玛蒂尔德; 关于电影《邮差》 根据聂鲁达与玛蒂尔德1952年在流亡期间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隐居生活为真实的故事依据加以虚构; 小说《聂鲁达的邮差》作者为智利作家斯卡尔梅达,拉美“爆炸后”一代最重要的作家,皮诺切特的军政府执政期流亡到英国,智利海外抗议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英国导演迈克·雷德福(Michael Radford)(在1984年翻拍过乔治·奥维尔的小说《1984》)1994年利用斯卡尔梅达的小说拍摄了国际化班底的《邮差》:英国导演,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演员在意大利演绎一个和智利诗人有关的故事,电影的原声大碟里美国好莱坞的一线影星齐刷刷上阵朗诵聂鲁达诗歌的英译本 。 此片在获奖之后在原本是聂鲁达死对头的美国掀起了一股“重读聂鲁达热”,聂鲁达的很多诗作被重译,尤其是他的爱情诗,一时间成了北美图书市场的畅销读物。 观影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电影是怎样把聂鲁达波谲云诡的诗歌、革命、爱情压缩在和一个普通人的平凡故事里的? 被邮差“遭遇”到的聂鲁达的诗歌、革命、爱情“三位一体”对这个底层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从20世纪文学上、政治上的精英和大众关系来看,这种影响有什么隐喻意义?影片的挽歌基调包含了对这种影响的一种怎样的历史反思? 根据邮差对“隐喻”的认知变化(从无知到不自觉的把握再到自觉的使用),谈谈你对诗歌中“隐喻”手法的理解;电影中有一个邮差提出的问题,聂鲁达始终没有回答。邮差问“这么说,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隐喻么?”聂鲁达把这个问题悬置了起来。导演为什么这么处理? 在聂鲁达和邮差的故事里,包含了怎样一种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反思?谈谈你看完此片后的认识:诗能做什么?好的诗除了好还能起到其他作用吗?仅仅是可以用来泡妞么?诗歌、革命、爱情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诗歌 ◎聂鲁达 就是在那个年月……诗歌跑来找我。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它来自何方,来自冬天还是来自河流。 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它是何时到来的, 不,它们不是声音, 它们不是词语,也不是寂静, 但是,从一条街道上传来对我的召唤, 从夜晚的枝条上, 极其突然地从他人身上, 在猛烈的火焰或返程的孤独之中, 它触到了我,而我 没有面孔。 我不知道该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